吹灭火焰山为什么必须用芭蕉扇 西游记里共有几把芭蕉扇

  大家看了《西游记》都知道,唐僧师徒4人经过火焰山被滞留了。而当时火焰山的火必须借助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把火焰山的火吹灭。那么火焰山的火为什么必须用芭蕉扇?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将为大家说说这其中的奥妙。 

吹灭火焰山为什么必须用芭蕉扇

  《西游记》流传了这么多年,其中的重要人物如孙悟空、唐僧、沙和尚,都是很多文学形象的混合体,其实火焰山也不止一个原型。

  火类坳和煤田自燃

  火焰山故事的第一个原型,应该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火类坳。

  宋代的早期西游故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就有火焰山的故事。那时还不叫火焰山,而是叫火类坳,原文很简单:

  又忽遇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去不得。遂将钵盂一照,叫“天王”一声,当下火灭,七人便过此坳。

  这个“火焰山”,经过的方式也简单极了,就是拿着钵盂(在《诗话》里这个钵盂是大梵天王给的,不是唐太宗送的)一照,大叫一声天王,火就灭了。

  早有学者指出过,西游故事里的火焰山,其中一个原型,很可能来自煤田的自燃。新疆地下煤层属于侏罗纪含煤地层,有着埋藏浅、含硫量高、燃点低,所以特别容易自燃(好吧这段是抄的度娘)。例如新疆鄯善煤田的自燃,已经烧了几百年。这现象,从明清时就不断有人当作一件新鲜事来讲。比如明陈诚《火焰山》诗:

  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其实《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这个地方名字叫“火类坳”,明显是“坳”不是山。这正是煤田的特点,而不是山的特点。

  火焰山和芭蕉扇

  火焰山故事的第二个原型,应该来自《山海经》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尤其是《山海经》,很有点意思,不妨从远到近八一八。

  《西游记》虽然写的是玄幻题材,但里面很多地名都是有些来历的,例如前些天八过的“黑水河”。

  黑水这个名字特古老,因为大禹治水就提到了这个名字:“导黑水,至于三危。”《山海经》也说“黑水在”但是具体这条黑水在哪里,学界从汉朝就开始讨论,到现在讨论了2000多年,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竟有13种之多!  

吹灭火焰山为什么必须用芭蕉扇

  我们来翻一翻《山海经》,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山海经·西山经·西次四经》: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以下劳山、罷父之山等略)……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音于。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以下白于之山、申首之山等略)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日没所入山也,其上多丹木。

  《山海经》的山系,大致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按照东西南北排的,但这个范围也太大了,所以它在每个方向,都分出许多“次经”,一条“次经”就是一条山系。这里的“西次四经”,就是《西山经》的第四条山系。从《西次四经》多次出现的“河水”(就是黄河)、“渭水”、“洛水”等来看,这条山系的走向(当然是作者心目中的走向,未必是实际的走向),正是从陕西到甘肃甚至新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