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范和施琅都是汉族人,一位帮助蒙古兵消灭了南宋小朝廷,一位帮助清政府收复了台湾。同是汉人,同是帮助异族统治者消灭汉族政权,但是历史评价却迥然不同,一位被称作汉奸,一位被认为民族英雄。这是为什么呢?
严格意义来说,张弘范是出生于金朝的汉族人。
他的父亲很有名气,叫做张柔。1213年,蒙古军南下中原,金朝被迫南迁,张柔以地方豪强的身份,聚集乡邻亲族数千余家结寨自保。1218年,张柔与蒙古军战于狼牙岭,也就是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紫荆关附近,兵败被俘,降于蒙古。此后,张柔屡屡升迁,成为蒙古重臣。依靠父亲的权势,张弘范也得到了蒙古贵族的重用。
张弘范之所以被后人称作汉奸,主要是因为崖山海战中,他逼死了南宋10万军民跳海,集体自杀。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海战。
南宋末年,宋朝统治阶层腐败不堪,蒙古兵崛起。1271年元朝建立,次年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此后,宋朝皇室开始南逃,先后从福建逃到广东,从广东又逃到了崖山海面。
当时,蒙古兵统帅是汉族人张弘范,南宋朝廷统帅是张世杰和陆秀夫。因为张世杰的战略失误,张弘范包围了南宋朝廷,烧毁了部分战船。陆秀夫背着南宋8岁的小皇帝跳海自杀,随后南宋10万军民跳海自尽。
悲壮的一幕,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因此,人们也恨透了同是汉族人的张弘范,牢牢的把他钉在汉奸的耻辱牌上,唾弃数百年。
海战发生的第二年,张弘范病逝,到孙子一辈时,卷入了蒙古贵族的王位之争中,遭遇了灭门。
张弘范是帮助蒙古族灭掉了南宋汉族政权,施琅也是一样,帮助满族消灭了台湾汉族政权,但是评价却截然不同。
最早的时候,施琅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但是,不久施琅又反清了,加入了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施琅二次降清,是因为郑成功没有处理好一件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也是一个很有血气的人,借故杀了曾德。郑成功非常生气,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681年,康熙帝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开始进攻台湾。1682年,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进攻澎湖、台湾。
当时,郑成功已经去世,儿子郑经称王。最后,施琅帮助清王朝攻下了台湾。郑经死的也很悲壮,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郑经最后自刎而亡。
对于施琅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认为施琅帮助中国实现了统一,台湾纳入中国的怀抱。那么,同是汉族人,同是帮助异族在做事,同是攻打汉族政权,为啥施琅和张弘范的评价,差别这么大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蒙古和满洲对中国的统治,人们看法不同。蒙古是征服的民族,非常残暴,虽然满洲也很残暴,但是中晚期,统治基层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民生政策,已经被人们认同。所以,对比中国人对满洲和蒙古族的感情,肯定满洲要打高分。
2、张弘范逼10万南宋军民集体跳海自杀,事件过于轰烈,形成了中国的汉族文化断层。
3、施琅攻打的台湾,实现了中国统一。
4、施琅攻打台湾时,清朝已经是中晚期,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施琅并不是帮助一个外来侵略政权攻打台湾,所以也谈不上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