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新儒学代表牟宗三的夫人子女 牟宗三的主要思想

牟宗三
牟宗三
  牟宗三著有《心体与性体》《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现象与物自身》等作品,是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1995年,牟宗三病逝,享年86岁,葬在了台北。有人说,牟宗三虽然成就很高却难掩他性格阴暗的一面,特别是体现在对妻子儿女的态度上。
  牟宗三的夫人子女
  牟宗三原配王秀英,比他大3岁,文盲,与牟育有二子。牟宗三28岁离开故乡后再没回去过,离开大陆后,牟曾试图接走全家,但浅尝辄止。1958年,牟宗三又和赵惠元结婚,育有一子。
  上世纪80年代,牟宗三与王秀英恢复联系,却始终未见面,理由是对双方都不好。牟宗三的儿子47年后再见到父亲,问了一个暗藏于胸中已久的问题:这么多年,您是否找过我们?牟宗三的回答是:我以为你们都死了。
  牟宗三的主要思想
  牟宗三为新儒家代表人物,认为现代新儒学的任务为“道统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的人生宇宙之本源。”他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的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自言其为学经历三个阶段:三十至四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从事逻辑学、知识论和康德知性哲学研究;五十年代为第二阶段,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历史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六十年代为第三阶段,又转而从头疏解中国传统的儒、佛、道三家之学,而尤重于宋明理学的研究。这以后,牟宗三较多地着力于哲学理论方面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牟宗三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是有道统而无学统和政统,内圣强而外王弱。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牟宗三提出了“开出”说,即儒家的“内圣之学”而开出“新外王”、由“道统”开出“政统”和“学统”。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良知”的自我“坎陷”,以坎陷出“知性主体”和“政治主体”,也就是从“道德主体”转出“民主”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