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 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而韩非子则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的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一起来看看韩非子简介吧,一代大家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韩非,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散文家。他师从荀卿,与丞相李斯为同窗学友。他继承和发扬了荀卿的法学思想,同时,吸取了法家前辈李悝吴起等人学说,成为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反对儒家的“礼治”, 主张“法治”, 提出“法”、“术”、“势”并用,以法治国。韩非的封建君主专制理论,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秦王看到他的思想言论篇,急欲得到他,然而,韩非来到秦国,却未受重用,且死于秦国。他的死因是什么呢?  据《史记·韩非子列传》记载,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世家,师从荀子,博学多才,与李斯同学。韩非见韩国衰弱,屡谏韩王变法图强,却不为韩国重用。韩非发愤著书十万多字,阐述自己的法治主张,文章锋芒犀利,说理周密,讲究逻辑,富有文采,具有较高的政治、哲学和文学写作成就。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看后击节叹服,激动地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告诉他,作者是自己的同学韩非。秦王下令攻打韩国,索要韩非。危难之际,韩非出使秦国。韩非虽不善讲话,然而思想深刻,秦王与之交谈,相见恨晚。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丞相李斯感到了来自韩非的威胁,他于是上奏秦王道:“韩非是韩国公子,能真心实意为秦吞并六国卖力吗?如不能为秦效力,日后归国必为秦患,不如寻个过错将他除掉。”秦王命令查办韩非,李斯派人送去自尽的毒药。韩非想申诉,但官吏不给他机会,韩非含冤而死。秦王惜才,然而,后悔也来不及了。韩非死于李斯的嫉妒陷害。 但是,《战国策》所述,却是韩非咎由自取,自食其果。当时,楚、吴、燕、代四国欲联合抗秦,姚贾出使四国,重金相贿,破坏了四国计划。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姚贾回国受到重赏。韩非就攻击姚贾拿国家的钱,自己交朋友,揭他的老底儿:“世监门子,深之大盗,赵之逐臣。”面对秦王,姚贾加以驳斥:以财宝贿四国,出发点是为秦谋利,若为“自交”朋友,何必返回秦国?虽自己出身低贱,名声不好,但有一颗效忠明主之心。不像有些人,光说不做,专挑别人毛病,挑拨是非。秦王认为姚贾所言极有道理,更加信任姚贾,杀了韩非。这样看来,韩非遭杀,是自身忌害别人,最终害己。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后世人还认为,杀害韩非是秦王的主意,秦王才是元凶。不管李斯、姚贾怎么说,决定权在秦王。秦王欣赏韩非理论学说,但始终消除不了对韩公子的防备之心,害怕韩非暗中为韩国出力,因此,不加重用。如果放回韩非,就给韩国添了个抗秦的帮手;如果杀掉韩非,他的学说照样可用,又除掉了秦的一大心腹之患。秦王稍加思考,必会选择后一种方式处置韩非。因此说,是虎狼之心的秦王杀害了韩非。 后世学者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韩非死于秦、韩政治斗争。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野心勃勃的秦国,一心要吞并韩国,韩国使出“弱秦”之策。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帮助秦国修渠,以兴修水利耗费秦之国力。不承想秦国农业因此受益,韩国帮助了秦国发展生产。韩国派韩非出使秦国,目的是“保全韩国”。韩非考虑到这个使命,必会破坏李斯攻韩,诋毁姚贾在韩国的间谍活动。韩非与李斯、姚贾的冲突并非个人恩怨,而是秦韩政治斗争的的反映。韩非实际上为“存韩”而死。韩非究竟因何而死,到底是死于李斯、姚贾、秦王还是“存韩”?还是有别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韩非子简介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韩非生活于战国末期,为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史料可证中最后一位子家思想人物。韩非与李斯学于荀子,后因其学识渊博,被秦始皇召唤入秦,正欲重用,不久惨遭其旧年同窗李斯害死。 司马迁指韩非好‘刑名法术’且归本于‘黄老之学’,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统治理论。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 秦始皇在初见韩非著作部分篇文内容就佩服地说:“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在韩非死后,当代各国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关于韩非生平,因目前留存史料有限,未能清楚述之。韩非为韩国的宗室公子。在韩非的年代,韩国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者。 韩非有口吃之毛病。 约前255年至前247年间,与同学李斯(后来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师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李斯自觉才学不如韩非。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约前247年至前234年间,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游说,皆不为所用。《孤愤》、《五蠹》、《显学》、《难言》等篇著于此时期。之后《韩非子》一书传到秦国,书中《孤愤》、《五蠹》内容被秦王政佩服:“唉,寡人假如能够见到这个作者,与他往来,就死而无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写的书啊。”便以战争为要胁,逼韩非出使秦国。 韩非到秦国后,受到秦王政的欣赏,准备重用,李斯与姚贾怕秦王重用韩非,私下诬陷韩非,说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必定不会效忠秦国,劝秦王把韩非禁锢,又在狱中把韩非毒死。


韩非的思想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韩非虽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却与荀子大相径庭,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整理并发展法家思想,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国家。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韩非在其《韩非子》里面有《解老》与《喻老》两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但韩非的道法家与道家有一些差异。 简单说,韩非子仅取《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但韩非认为无为,落实在君王统治上,应该是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如此才不会反被臣下驾驭,这也就是申不害的“术”。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解老》与《喻老》部分,似乎与韩非其他论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韩非所作。 韩非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但其学说过于尊君,为后世所诟病。 韩非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