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执谊与二王八司马事件有何关系 如何评价韦执谊


韦执谊
  韦执谊进士及第出身,历任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等职,与王叔文交好,曾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韦执谊与王叔文等人均被贬谪,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韦执谊二王八司马
  韦执谊在唐顺宗年检被任命为宰相,并协助王叔文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改革派的主要人物都被贬谪,王叔文贬渝州司户、王伾贬开州司马、韦执谊贬崖州司马、韩泰贬虔州司马、陈谏贬台州司马、柳宗元贬永州司马、刘禹锡贬朗州司马、韩晔贬饶州司马、凌准贬连州司马、程异贬郴州司马。于是,后世将王叔文、王伾称作“二王”,将韦执谊等八人称作“八司马”,并称“二王八司马”。
  如何评价韦执谊
  李诵:韦执谊孝友忠肃,自诚而明。茂实本于宗师,英华发于事业。久参内署,动直静专。累践中台,职修事举。克有公望,冠於群伦,以予冲人,恭默思道。是用命尔,纳诲弼违,必能行四方之风,成天下之务。
  韩愈:执谊进士,对策高等,骤迁拾遗,年二十余入翰林,巧慧便辟,媚幸于德宗,而性贪婪诡贼。
  王安石: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
  王夫之:王伾、王叔文以邪名古今,二韩、刘、柳皆一时之选,韦执谊具有清望,一为所引,不可复列于士类,恶声一播,史氏极其贬诮,若将与赵高、宇文化及同其凶逆者,平心以考其所为,亦何至此哉!……伾、叔文诚小人也,而执谊等不得二人不足以自结于上,伾、叔文不得于牛昭容、李忠言不足以达于笃疾之顺宗。呜呼!汉、唐以后,能无内援而致人主之信从者鲜矣。……故执谊等有可黜之罪,而遽谓为千古之败类,则亦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