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和姜维关系好吗 蜀汉大将军姜维的资料 诸葛亮与姜维是什么关系(2)

下联虚怀远志,空寄当归,说的是姜维的母亲在知道姜维投降蜀国之后,给姜维去信,寄了当归,意思是姜维应该回来魏国。姜维自小和母亲一块生活,颇为孝顺,本来应该听从母亲的教导,但是这次姜维却违反了母亲的意思,回寄了一份远志。意思是姜维胸怀大志,不在当归。

诚然,姜维志向不小,但却没有遇到良主,他投降蜀国之后,蜀国已经渐渐走下坡路,诸葛亮死后,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慢慢的都没有能堪当大任的新人,刘后主也没有远大的志向,投降魏国后,乐不思蜀。

姜维纵然心有蜀国,却奈何力不从心,在策反钟会失败之后,自刎身亡,却被剖腹挖心,实在是可悲可叹。

诸葛亮与姜维是什么关系

公元228年(建兴六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蜀国军队所到之处,众多郡县响应。魏国将领郭淮听闻后准备东行,回上邽守备。而马遵等人也跟随郭淮一起,但是当时他们怀疑姜维有异心,所以并没有告知姜维。

姜维像

姜维像

等姜维发现的时候,马遵已经走了,姜维也无可奈何,只能回了冀县,冀县的官吏很高兴,就推荐姜维去见诸葛亮。之后诸葛亮用计收了姜维。届时,马谡大意失了街亭,诸葛亮的全盘计划被打乱,诸葛亮没办法便攻克西县,率领众人班师。姜维和母亲失散,之后其母亲写信让他回魏国,姜维却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

同年,诸葛亮赏识姜维的胆识,便封他为当阳亭侯。并对他多加赞赏。之后,诸葛亮更是收了姜维为徒弟,继承他的衣钵。

很多人对诸葛亮如此重用姜维不解,但是诸葛亮却认为姜维不仅善于领兵打仗,是不可多得的虎将,才智更是过人,是继承他衣钵的不二传人。

只是个人认为,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姜维,不仅仅是因为姜维的才能,还有一点事诸葛亮可能感觉到自己已经大限将至。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距离他收服姜维只有短短的6年,所以也不乏是诸葛亮急于传承衣钵,正好遇到了姜维。

诸葛亮死后,姜维在公元238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开始北伐,前后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最终败于邓艾之手,蜀国也在刘后主的带领下举国投降魏国。

姜维故里位于何处

据传,三国时期蜀国后期的大将姜维故乡在今甘肃省的甘谷县。而在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有一座姜维的衣冠冢,是当时故乡人感于姜维爱国的精神为其建立的。

姜维故里

姜维故里

姜维,字伯约。他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孝顺有加。少年时期,博览群书,有胆识,才智也过人,希望可以统一中原。本来是魏国的将领,只是被诸葛亮用离间计之后,在魏国颇受猜忌,无奈之下投降蜀国。期间,姜维母亲更是去信当归,意思是姜维应当回归魏国,可是当时的姜维已经开始效忠蜀国,他认为他有远大的志向,不应该被困于一处,于是给母亲回信一味中药远志。

只是,姜维虽有远志,奈何没有遇到良主。他在蜀国崭露头角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身亡,蜀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军师后继无人,武将也只有寥寥的数人,并且多是老将,老将相继逝世之后,蜀国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

姜维开始北伐,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十一次,也将魏国挡在秦岭一线,但是蜀国的国力不足以支撑长久的战争,第十一次北伐之后,姜维失败,并且和朝中的重臣也有隔阂,所以已经没有更多的经历进行北伐了。

之后,刘后主举国投降魏国,蜀国灭。姜维有心救援,却计策失败,不仅没有给蜀国带来机会,他自己也自杀身亡,死后更是被剖腹挖心,死状凄惨。尸身埋于四川,故里也只能建立一座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