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写过诗词吗

张大千写过诗词吗

张大千,祖籍广东省,但却出生于四川,自幼时记事起便在四川生活。因出生于书香世家,幼时免不了一番熏陶和教诲,从而发掘出了他的天赋,并用后天之刻苦加以练习,终成就了我国的一代名画师及书法家。另外据有关典籍中还曾经记录过张大千比较善长创作诗词,大惊至于不免翻阅典籍,发现张大千本人名下也是有不少诗词的,那这些诗词是不是作者就是张大千呢?且随小编一探究竟。

张大千

张大千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张大千确实是有创作诗词的,但这种诗词并不同于文人骚客的即兴之作,而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词,是用于画作之上的题诗而已,大多并不是借景抒情,也不是借物喻人,而是对他所画之景色、所画之动物、所画之人的一种写真的描述而已。

其次,作为例证,翻阅古籍后,发现张大千的画作中诗词篇数还是有一定数量的,比如说在画作《松风高仕图》中,张大千便自己写下了四句七言绝句,在诗词中通过对松树的描写,松树虽然老迈,但依然能够挺拔屹立,表现出了松树的节操和风格。并且作者在通过对松树的描写,将松树隐喻其人,赞美了具有松树般高尚品质的仕子,抒发了自己的爱才情怀。

最后,张大千与诗词的结缘主要原因他的创作,也就是他的画作。张大千诗词虽多,但并不甚出名,也可以说比起他的画作,张大千诗词的确并不值得过多的关注。

大师张大千简介

简介一般是对一个人生平的简要论述。张大千简介自然也不例外。张大千又名大千居士,下里港人。出生于1899年,卒于1983年。故乡是四川省内江。

张大千图片

张大千图片

张大千从小就喜欢读各种书刊,刻苦认字,之后还跟随母亲学习剪纸艺术。这些都为他以后成为一个资深的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上他的家庭是一个书香世家,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促进了他日后的这番成就。

在张大千青年时期,还曾遭到过绑架事件,在一百多天后才成功逃脱。之后便出国留学去了日本京都,在有空闲时间的时候,他便会自己学习画画技巧,学习如何作诗。在日本毕业之后便回到了上海,他虚心请教著名的书法大家,学习各种本领,这是的张大千在绘画方面已经小有成就了,不久他便成功创办了自己的作品展。他的作品大受称赞。因为未婚妻的突然离世,他便去寺院做了三个月的僧人。随着他的名声的提高,还把画展举办到了国外。

在张大千中年时期,因为被汉奸强迫担任伪官,他坚决不干,便想办法离开北京,最后隐居在一个青城。这样他便又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绘画创作了,邀请同行游山玩水,举办画展,这些就是他中年时期的主要工作了。张大千游历过许多地方,这使得他的眼界更为开阔,思想也会更加丰富,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度过,结识了多位该领域的大家。

从张大千简介可以看出,在张大千的晚年时期,主要就是到世界各地举办画展,还获得了多个奖项。出版了多个绘画书籍,此时的他已经是登峰造极了。最后因为心脏病去世。

张大千作品爱痕湖

张大千爱痕湖又名《爱痕湖一曲》,是著名画家张大千泼墨山水画代表作品。张大千爱痕湖共长264.2厘米,共宽为76.2厘米,是张大千作于1968年,描绘的是亚琛湖的景色。这幅《爱痕湖》中,前景为绿色的山峦,后景则为一泓平静的湖水,在湖的后方,还有一座茅舍。

张大千爱痕湖

张大千爱痕湖

从画面的意境来看,张大千爱痕湖意境深远,用山水衬托出现实世界的静谧和安宁。张大千在这幅《爱痕湖》中,采用了泼墨的表现手法,为了突出山峦的重叠性,张大千又用泼彩手法展现出景观层次美。其次,为了凸显茅舍,张大千用了勾勒手法,将茅舍淡淡的勾勒出来。这幅画最大的特色在于静与动的结合,张大千为了表现山的动态,他使用泼彩手法,让山如同波涛一样富有动感之态。如果说湖水和山峰具有动感美,那么屋舍则是静态的象征。为了突出房舍的静谧,张大千用淡彩勾勒出屋舍的轮廓。这样一来,整幅画面有动有静,也体现了中国文人画与西方油画的结合。后来,绘画界专业人士将张大千爱痕湖评为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画作,有非常高的品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