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经学家匡衡墓在哪(3)

匡衡是西汉的丞相和经学家。那么匡衡怎么读呢?

匡衡画像

匡衡画像

匡,读作kuang第一声,有时候也会念作kuang第四声或是qiang第一声。匡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有纠正、帮助、估算、同“眶”意为眼眶。

但是匡衡的匡是一个姓氏,因此读作kuang第一声,与箩筐的筐是一个读音。关于匡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说匡姓来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封邑的名称,这也是流传的最广的说法。还有说匡原来是一个国家的名字,之后演变成了匡姓,其余的差不多都是由地名命名的说法。

匡衡的衡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heng第二声,与横的读音一样。一开始的时候,衡的意思是绑在牛角上的横木的意思,之后逐渐演变出了三种词性。

一种是名词,可以指车辕前端的横木、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秤杆,也是一个地名。一种是动词,有称量、衡量、横贯、违逆、铨选的意思,而作为形容词的时候,则有平正、梗塞的意思。衡有时候也能通“横”,表示蛮横、与纵相对的意思。

同时,衡也是一个姓氏,但是在这里,匡是匡衡的姓氏,衡则是作为他的名字。所以,匡衡怎么读?匡衡读作“筐横”,是一位西汉末期的人物,有着丞相和经学家的身份,谈《诗经》是他最为擅长的事情。流传至今的“凿壁偷光”故事中的那位小男孩便是小时候的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