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为何被周王以残忍手段烹死?

前882年,周夷王举行诸侯大会,原本一切正常,但大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突然让人点燃火堆,并在火堆上架上一口大鼎,然后在鼎中注满水。

等大鼎中的水煮到沸腾了,周夷王又下令,将齐国国君吕不辰扔到大鼎当中,随着一声惨叫,吕不辰就再也不动了。

当时,在场的诸侯多达五十多位,他们亲眼见证吕不辰被“烹杀”,无不震惊到目瞪口呆,都很后悔来参加这次诸侯大会。

在众多诸侯当中,只有一个人心里在偷偷笑,这个人就是纪国国君纪炀侯,因为吕不辰之死,正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01,周朝无力掌控诸侯,让周夷王产生了杀鸡儆猴的想法。

前1046年,武王伐纣,将周朝给灭掉了,商朝就此建立,第二年周武王就实施分封制,将王族及功臣封到各地,建立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国君,就被称之为诸侯,公侯伯子男各种爵位都有。

周朝建立之初,国家的实力比较强大,因此掌控力也很强,各个诸侯国都很服从中央,不但按期朝贡,而且遇到战争了,也都派兵协助。

但是,分封制从一开始就有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各个诸侯都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封地内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这样很容易造成诸侯割据。

周天子认为,天下诸侯大多都是姬姓,不至于反目成仇,但实际情况却是,在周朝第二任天子周成王时期,就已经发生诸侯叛乱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监之乱。

所谓三监之乱,是指周武王的三个兄弟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因为看不惯周公旦辅政,将大权握在手中,而发起了叛乱。

这次叛乱的结果是,周公旦将三人击败,从而加强了周王室的权威,但由此埋下了诸侯叛乱的伏笔。

在周朝最初的诸侯国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异姓诸侯,那就是姜子牙建立的齐国,是个侯爵国家。

当初,周武王将姜子牙封到临淄,齐国就此建立,不过当时齐国旁边还有个国家,叫做纪国,也是个侯爵国家。

说起来,纪国国君也姓姜,但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纪国跟齐国究竟是什么关系了,只知道周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纪国的国土面积并不小,跟齐国是差不多大小的。

历史上,齐国和纪国的关系一直都还不错,两国一同侍奉周天子,在很长时间里都相安无事,直到纪炀侯时期,才发生了一些变故,这是怎么回事呢?

周朝建立之初,原本是很强大的,但在昭穆时代,连续两位国君不断武力对外扩张,极大消耗了国力,周王室因此由盛转衰。

周懿王在位期间,又爆发了戎狄入侵的事件,被迫将国都迁到犬丘(陕西西安),周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了。

周懿王去世之后,原本应该是嫡长子姬燮继位的,也就是后来的周夷王,但周懿王的叔叔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势,将王位给抢走了,也就是周孝王。

周孝王还算是个比较厉害的君王,继位之后将戎狄给赶走了,但他在位五年就去世了。

原本,应该是周孝王的儿子继承王位,但姬燮不甘心王位旁落,就趁机抢走了王位,成为周朝第九代国君。

周夷王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但可惜他继位之后猛然发现,由于周王朝逐渐衰落,许多诸侯国都不那么热心于朝贡周天子了,再加上周夷王在战争中的表现不怎么好,这就让一些诸侯国感到更加不屑了。

为了稳固统治地位,周夷王采取了怀柔策略,他积极拉拢一些国家,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就成功让蜀国和吕国这两个原本停止朝贡的国家,突然主动来朝贡了。

当时,蜀国和吕国不是送了一些琼浆给周夷王,但周夷王为了显示自身权威,就在黄河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还热情招待了蜀国和吕国国君。

事实上,周夷王的这个举措其实并不妥,因为周礼当中有规定,天子不能下堂去接见诸侯,而是要诸侯在朝堂上觐见天子,这样才符合尊卑有别的礼仪。

也就是说,周夷王这个做法是违背礼仪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周王室的形象,一些诸侯国就越发觉得,周王室已经衰落了,开始想着法脱离周王室的控制。

在这些诸侯当中,第一个明确表示不再朝贡周天子的大国,是地域辽阔的楚国,楚国一直被认为是蛮夷国家,早就想脱离周王室了,当周夷王自降身份之后,楚国国君便做出了试探性的举措。

但让楚国想不到的是,周夷王眼看楚国不朝贡,却没有任何举措,其实周夷王也是憋了一肚子火,只不过他没有实力征讨楚国罢了。

但是,周夷王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准备杀鸡给猴看,先拿一个软柿子捏一捏,以此来震慑一下楚国。

那个时候,纪炀侯与周夷王走得很近,他看透了周夷王的心意,于是向他进谗言,说了很多关于吕不辰的坏话,周夷王便举行诸侯大会,将吕不辰给烹杀了。 02,那么,纪炀侯为何要陷害齐哀公吕不辰呢?

前文说到过,齐国和纪国原本是很和谐的,历史上虽然小的纠纷不断,但大矛盾没有,毕竟是一个姓氏之人,且都是异姓诸侯,抱团取暖才是生存之道。

但是,吕不辰和纪炀侯在位期间,两国在边境地区爆发了矛盾,为了争夺国土而大打出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度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吕不辰,齐国第五位国君,作为姜子牙的后代,他也算是个狠人,立志带领齐国走向强大,于是与周边国家爆发了矛盾,纪国就是其中一个。

吕不辰的做法,让纪炀侯感到无比愤怒,但他几次在与齐国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就感到非常恼火。

后来,纪炀侯听说周夷王想要找个诸侯开刀,以此来威慑楚国等几个诸侯国,便对周夷王说,齐国国君吕不辰就是个很好的人选。

当时,纪炀侯陈述了吕不辰的四宗罪:

第一,吕不辰连续两年不朝贡周天子。

纪炀侯说,吕不辰之所以不朝贡周天子,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姜子牙的四世孙,而周夷王是周武王的八世孙,从辈分上来说,他比周夷王高,长辈不能向晚辈行礼,所以他不用去朝贡周夷王。

其实,这只是吕不辰的狡辩而已,他跟很多诸侯一样,名义上臣服周王室,其实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一直在谋求脱离周天子的掌控。

第二,吕不辰疯狂扩张,欺负其他诸侯国,无视周天子的权威。

纪炀侯说,吕不辰之所以对外扩张,是因为他认为,当初周武王册封先祖姜子牙到齐国的时候,给了姜子牙以征伐大权,他由此认为自己可以征伐其他国家,只要找到合适的理由即可。

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第三,吕不辰偷偷设置祭天金坛,有觊觎王位之心。

纪炀侯说,在周礼当中,规定只有周天子才有祭天的资格,诸侯只能祭奠先祖,只有在某些重要场合,才可以陪同周天子祭天,但绝对不能私自祭天,更不能私自设置祭天金坛。

吕不辰私自设置金坛,无疑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更是彰显了他对王位的觊觎之心。

第四,吕不辰荒淫无度,不是个合格的诸侯。

纪炀侯说,吕不辰在位期间,不但荒淫无度,而且沉迷于田猎,极大损害了百姓利益,这不是一位合格的诸侯应该做的事情。

且不说纪炀侯说的话是不是事实,但周夷王听了纪炀侯的话,确实气不打一处来,当即表示要惩罚一下吕不辰,但他总不能出兵讨伐齐国吧?

过了段时间,周夷王准备找个借口,测试一下各诸侯对自己的态度,于是假装自己生病,看看诸侯们作何反应。

当时,绝大多数诸侯,要么亲自前去探视周夷王,要么派人送礼物作为慰问,只有楚国和齐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任何反应。

这让周夷王更加恼火,便决定采取措施打压齐国,以此来敲打楚国等几个国家。

没过多久,周夷王就说自己病好了,他要发起一次诸侯大会,商讨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求各位诸侯务必前去参加。

尽管许多诸侯心存异心,不怎么朝贡周天子,但在明面上还是遵从周朝礼制,继续奉周天子为天下之主的,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大多都表示要参加诸侯大会。

吕不辰也不例外,他认为大家都去了,自己如果不去,他就等同于谋反,万一周夷王率领其他诸侯讨伐自己,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很快,诸侯大会就如期召开了,吕不辰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但周夷王却对他虎视眈眈。

当诸侯大会快要结束的时候,各位诸侯都在吃肉喝酒之时,周夷王却下令士兵将吕不辰给扔到大鼎中烹杀了。

烹杀,是上古时期一种残忍的刑罚,一般是将犯人扔到一口烧红的大锅中,犯人或被灼伤或被烫伤而死(没有沸水或者有沸水的区别),死者十分痛苦,死状也十分凄惨。

可怜吕不辰,在稀里糊涂中就被烹杀了,他到死都不知道是纪炀侯在害他。

吕不辰去世之后,周夷王下令,让吕不辰的弟弟吕静继承国君之位,是为齐胡公。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03,吕不辰含冤而死,齐国决定复仇。

吕不辰死后很久,齐国百姓这才知道他的真实死因,但纪炀侯对他的指控,齐国百姓则认为他虽然有些小毛病,但绝不是纪炀侯所说的那种人。

也就是说,吕不辰是含冤而死的,而害死他的人正是纪炀侯和周夷王,这让齐国百姓十分愤怒。

纪炀侯之所以要陷害吕不辰,除了泄私愤之外,还在于他有个很阴险的计划,那就是扶持齐胡公这个柔弱的国君上位,从而在齐国身上“割肉”。

齐胡公继位之后,纪炀侯就开始采取行动了,在边境地区对齐国虎视眈眈,这让齐胡公感到十分着急,于是将国都从临淄迁到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以此来暂避锋芒。

但是,齐胡公这个举措,却激怒了齐国百姓,他们本来就对周夷王册封的齐胡公感到不满,现在齐胡公还对纪国还这么软弱,他们的不满情绪就达到顶点了。

于是,齐国百姓就拥立齐胡公的同母弟吕山为主,吕山出兵攻打齐胡公,将齐胡公击败,而后他继位为国君,是为齐献公,将齐胡公流放到外地。

齐献公继位之后,一直对纪国残害哥哥吕不辰感到不满,于是积极发展国力,并将消灭纪国作为基本国策。

回头再说周夷王,他本以为杀掉了吕不辰,就可以震慑楚国等几个不听话的诸侯了,但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个做法起到了反作用,让诸侯们认为他太过残暴,就更加不听他的话了。

到周夷王执政晚期,许多诸侯不但不朝贡周天子,甚至出兵蚕食周天子的土地,态度可以说是十分嚣张的。

在这些诸侯当中,最嚣张的一个就是楚国国君熊渠了,他不但不朝贡,还出兵消灭周边国家,一直打到了周王畿附近。

后来,熊渠更是直接告诉周夷王,他也可以当天子,于是自称为王,还册封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镇守在长江的三个战略要地,对周王畿形成威慑之势。

可以说,周夷王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至于他郁闷到生病了,虽然他不断祈福,但还是一命呜呼了。

周夷王去世之后,儿子周厉王继位,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不断对外征伐,最终导致国人暴动将其赶走,之后实施共和行政,大多数诸侯都不再朝贡周天子了。

自周厉王之后,周王室就走上了衰落的快车道,虽然后来又出现过宣王中兴,但无法阻止周朝衰落的趋势。

与周王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个大的诸侯通过不断吞并小的诸侯,从而变得越发强大,齐国就是其中一个。

齐国通过不断征伐,成为一个越发强大的国家,但历代国君都没有忘记找纪国复仇,为此纪国被齐国占领了不少国土。

后来,纪国为了自保,就与另一个邻居鲁国搞好关系,在鲁国的帮助下,纪国得以苟延残喘。

前695年,鲁桓公召集齐襄公和纪侯举行会盟,试图调和齐国和纪国的关系,齐襄公明面上表示答应,但不久后就出兵攻打鲁国,将鲁国给击败了。

前694年,齐襄公有将来访的鲁桓公杀死,鲁国顿时陷入内乱,无力对抗齐国,齐国便趁机连续发起对纪国的进攻。

前693年,齐国夺取纪国三座城池,并迫使纪国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投靠齐国,成为齐国的附庸。

前690年,齐国再接再厉,一口气将纪国给灭掉了,至此彻底完成了复仇。

当然了,齐国之所以攻打纪国,复仇是一方面,但纪国的地理位置阻碍了齐国的扩张之路,也是齐国必须灭掉它的重要原因。

不管怎么说,纪炀侯在害死吕不辰之后不到二百年,纪国就被齐国灭掉了,如果他知道会是这么一个结果,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这么做。

至于说周朝(准确来说是西周),在此之前的前771年,就在犬戎的攻打下灭亡了,平王东迁之后开启东周,但周王室并未就此崛起,诸侯纷争的历史依然在继续。

总结一下,吕不辰之所以被周夷王杀死, 直接原因是纪炀侯陷害所致,但周夷王想借此来震慑诸侯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不论是西周也好,还是纪国也罢,都相继灭亡了,反倒是齐国越发强大起来,后来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周文王、周武王在姜子牙的帮助下伐纣灭商后,建立了西周,周武王封姜子牙为齐国国君,姜子牙经商做生意不是那块料,但治理国家却是非常内行,他采取“因其俗,简其礼,通商之工业”的治国政策,为齐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果后面几任国君的不懈努力,到了第五任国君姜不辰时齐国已成一东方大国而傲视群雄。

当然其他诸侯国也没闲着,也都在艰苦打拼一步步的富强起来,与此同时这些诸侯国的老主子周朝却在慢慢的走向衰弱,昔日武王、成王、康王的强盛时期已不复存在,从周昭王开始就在走下坡路,到穆王、共王时就已被其他诸侯国超过。

到了西周的第八代周夷王的时候,国力已经衰微,自然就不受其他诸侯国的待见,那就要看别人的脸色了,不但不来朝见,连应交的租子也都不叫交,而且各诸侯国之间也相互厮杀,也不通告老主子,完全没把主人放在眼里,挑战天子的权威,甚至还想打起老主子这点祖业的主意。

特别是齐国,自以为国力强大,又是姜子牙的后人,曾经是同志家兄弟的革命战友,没有做一个好的表率,现在想把周朝踩在脚下,已经两年没有向周天子进贡了,以至于其他诸侯国也是有样学样,周夷王这次的即位大典也不来捧场,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蜀国都来进贡,这让周夷王很没有面子,准备拿姜不辰杀鸡儆猴。

齐国国君姜不辰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姜静,觊觎王位已久早就想取而代之,便拉拢邻国纪国国君炀侯,这个纪国在炀侯的治理下也很强盛。

有一天炀侯觐见周夷王,在闲聊中炀侯看出了周夷王的心思,就趁机煽风点火,说姜不辰准备造反,周夷王也知道姜不辰没有这个想法,但他只好可以借炀侯的谣言来杀人立威。

周天子的权利虽然大,但并不能完全的管制住这些异姓王,以至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有点像兄弟而不是君臣,随着老一辈的都去世了,新一辈的后人继承了先辈的家业,随着少壮派的不断壮大,这些诸侯不再接受周天子的约束,冲突也爆发的越来越频繁,到了周穆王以后,各个诸侯王就没把周天子当回事了。

周夷王就想通过努力来恢复天子的威严,周朝虽说已无往日的辉煌,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有诸侯国不联合起来,一对一的周朝还是有胜算的。

周夷王即位的第三年,周夷王生病,各个诸侯王都来看望,齐国国君姜不辰也是极不情愿帝前来看望,周夷王就设宴款待众诸侯王,众人落座后相互寒暄,谈笑风生,这时朝堂下的侍卫们架起一口大鼎,倒上水,点着柴火,不一会儿里面的水就烧开了,大家正在疑惑之时,周夷王突然下令将齐国国君姜不辰扔进了烧开的水中,把他活生生的煮熟了,在场的各位诸侯王都吓得面面相觑。

随后周天子封姜静为齐国国君,就是齐献公。

这位姜不辰死的是一个惨啊,主要是他自找的,不遵祖制,破坏规矩,周夷王也是借此枪打出头鸟,杀人立威。

公元前882年,周夷王举行诸侯大会,他命人点起火,将鼎中的水烧到沸腾。突然,士兵扛起齐国君主齐哀公,把他扔进了鼎中,只听声声惨叫,鼎中飘出一股奇异的味道。

在座的50多位诸侯突然目睹齐哀公吕不辰被“烹死”这一幕,简直目瞪口呆,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闻到古怪的味道,他们心中翻腾着各种不适,纷纷后悔前来参加这次诸侯大会。

知道内情的诸侯,将目光偷偷投向纪国国君纪炀侯,他正是这出惨剧的始作俑者。

一、弱势的周朝无力掌控诸侯国

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连同百姓,分别授予王族、贵族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成立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

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周王室。

《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吕尚的封国。后来姜子牙将其拆分成两个诸侯国--齐国、纪国,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齐国”最初的封地为如今的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纪国”位于如今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西南岸的寿光市。

周王朝汲取了商朝的“九世之乱”的教训,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周武王之后的六代天子都是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执行的。

周武王之后的第七代天子周懿王死后,按照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应该是太子燮继位。

没想到这次的继位竟然有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周懿王的叔叔凭借在朝廷里的威望和权势,从太子燮的手中抢夺了王位,继位成为周孝王。

出现了这种不合礼制的情况,朝中的大臣竟然默认了,希望强势的周孝王能够挽回周朝的颓势,击退频繁入侵的蛮族。

没想到周孝王只做了五年的皇位,就突然死去了。

一直隐忍着的太子燮终于得到机会,趁机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王位,成为周夷王。

周王室在继位上违背祖制,破坏了自身形象。

而周夷王在夺位战争中表现得十分软弱,周王室更加被各诸侯国鄙视。

因此,周夷王最初登基称帝时,如履薄冰,地位很不稳固。再加上周朝国力薄弱,他只能采取怀柔和示弱的策略来拉拢各个诸侯国。

周夷王二年,蜀国、纪国前来进贡。周夷王不顾“天子不应该下堂去接见诸侯”的礼制。亲自去迎接两国使臣。

这一举动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尊卑观念,皇帝的威信遭到蔑视。

一些诸侯国看到周王如此卑微,暗地里寻找机会脱离周朝的控制。

楚国率先无视周礼的存在,竟然开始不再进贡。周夷王虽然生气,面对强大的楚国,却不敢出言斥责,只能忍气吞声地默认了。

这样一来,更多的诸侯国不顾礼制,纷纷拒绝纳贡。

几年后,周夷王感觉自己的位置稳了,迫切想要恢复周王室的威望。

他试图控制诸侯,可是,先拿哪个诸侯开刀呢?

这时候,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周夷王打了个小报告。

二、周王为何烹死齐国国君?纪国逃不了干系

纪国和齐国接壤,最初两国关系融洽。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因为边界部分土地归属权的纷争,摩擦越来越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纪炀侯在周夷王面前,陈述了齐国国君齐哀公的种种不臣之心。

1、齐哀公连续两年不向周朝进贡。

他经常对外说,自己是姜子牙的第五代孙子,而周夷王是周武王的第八代孙子。按照辈分来排,他是周夷王的长辈,长辈不必向后辈行礼,因此他不用去朝贡。

2、齐哀公四处攻打周围小国,领土扩大了几倍,直接无视周朝的权威。引得其他诸侯纷纷效仿。

3、齐哀公偷偷设立祭天的天坛。根据周朝的礼制,只有天子才有祭天的权力,诸侯只能祭祀祖先。齐国修建天坛,实在是有不轨之心。

周夷王听了纪炀侯的悄悄话,为了试验齐哀公是不是忠心,他谎称病重,准备考验一下各个诸侯对周朝的态度。

一些诸侯上门拜访了周夷王,也有一些诸侯安排人员送上礼物和慰问,以示忠诚。

可是,齐哀公却没有一点表示,毫不关心。这让周夷王非常生气,准备采取行动,消除异心,杀鸡儆猴。

于是,周夷王发起诸侯大会,邀请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来到周王室觐见天子,共商周朝发展大计。

尽管当时各国诸侯各有异心,表面上却依然遵守周朝礼制,周天子的号令不能不从。他们纷纷从各国启程,去参加这样盛大的会议。

齐哀公也不例外,长途跋涉来到会议地点。

会议当天,诸侯们进入朝堂,发现里面立了一口大鼎,熊熊的炉火将大鼎中的水烧得沸腾起来。

就在大家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时候,一群士兵冲向了齐哀公,拖着他就朝大鼎走去。

齐哀公一路呼号,周夷王命人大声历数了齐哀公的罪状。

不管齐哀公如何叫屈,周夷王命人将他扔进大鼎中。一阵惨呼声过去,奇怪的味道飘了出来。齐哀公就这样被活活煮死了。

诸侯们震惊不已,几乎呆若木鸡,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齐哀公去世后,周夷王指定齐哀公异母兄弟吕静为齐国国君,后来称为齐胡公。

《史记》记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三、齐国的复仇

一国国君齐哀王的惨死对齐国人触动很大,被齐国人视为奇耻大辱。

对于齐胡公的上位,齐国人多有不满。

后来,齐哀公同母弟弟吕山率领党羽杀死齐胡公,将齐胡公之子驱逐出境,自立为君,是为齐献公。

《史记·齐太公世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

因为齐哀公的惨死,齐国和纪国结下了解不开的仇怨。

后来的每一代齐国国君都会复仇,只要有机会,就会发动对纪国的征伐。

当然,这样的复仇可能只是个借口,纪国挡住了齐国向东扩张的道路,是必然要被清除的障碍。

在齐国的威逼和利诱下,纪国无力抵抗。纪侯率领自己的宗族,向远方迁徙,纪国的疆土全部归于齐国。

公元前690年,纪国被灭。此时,距离齐哀公被烹煮已经过了178年。

此时,西周已经覆灭了20年。诸侯争霸、逐鹿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大幕。 四、结束语

历史的舞台上,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

无论是号令天下的帝王,还是雄霸一方的诸侯,都会在谢幕后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姜子牙曾经辅佐周武王,得到莫大的功赏。谁知道不过几十年,功臣的子孙就被残忍处死,令人唏嘘!

而曾经的兄弟国家反目成仇,如果姜子牙泉下有知,一定也是一声叹息。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我觉得自己已经年龄渐长,却一事无成的时候,姜子牙就是我最后的心理防线,毕竟这个老头到七十二岁的时候才被周文王发现并重用,最后建立了不世功业。

姜子牙在中国几乎就是“大器晚成”的代名词,他半生寒微,一无所成,72岁的时候在渭水之滨垂钓,被周文王发现,尊为太师,从此姜子牙开始辅佐周朝。

从政之后,姜子牙对内苦心经营,对外联合诸侯,使得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顺了周。周文王死后,姜子牙继续辅佐周武王,当时商纣王暴虐,姜子牙看到实际成熟,果断通告诸侯共同征伐,并最终带兵攻入朝歌,纣王自焚,武王入城,从此商超灭亡,周朝建立。

周朝建立后,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而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以稳定东方。在齐国,姜子牙以法治国,安定民心,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就使得齐国混乱的情况得到改善,安定了下来。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先是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后又辅佐重外孙周康王姬钊,活了139岁才去世。

从此以后,姜子牙的后代就在齐国为王,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之利,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大国。由于姜子牙的缘故,齐国在诸侯国之中,地位崇高,有征伐之权,意思就是说如果有诸侯国不服从周天子的管理,齐国是有权对其进行讨伐的。

姜子牙是齐国第一人国君,被称为齐太公,之后便是他的儿子齐丁公,再往下是齐乙公、齐癸公、齐哀公。到了齐哀公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这个人就是被周天子烹死的。

当齐国传到第五代国君的时候,西周王室已经渐渐式微,国力被很多诸侯国超过去了,拳头不如别人的大,说话自然不好使,这让此时西周的天子周夷王十分不满。

在所有诸侯国中,周夷王最不满的就是齐国。因为齐国不仅没有替周朝,去讨伐那些不尊重周天子的诸侯国,反而自己带头挑衅周朝的权威,仗着自己国力强盛,已经两年没有向周朝纳贡了。

而且,齐哀公还拒绝去镐京拜见周夷王,因为他的辈分比周夷王大了不少。前文我们说过,姜子牙和周朝王室是有亲戚关系的,姜子牙的女儿嫁给了周武王,因此姜子牙实际上是和周文王是同辈的。

周朝传到周夷王的时候,已经传了八世,而齐国传到齐哀公的时候,仅仅传了五世,所以齐哀公比周夷王大了三辈。齐哀公觉得,虽然自己是诸侯国的国君,周夷王是周朝天子,但自己是长辈,不应该向晚辈行礼,为了避免尴尬,所以不去镐京拜见周天子。

这于当时的礼法是不合适的,但是周夷王毫无办法,因为他打不过齐国。而其他的诸侯国看到齐哀公这样做都没有受到惩罚,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也学着齐国不再去镐京朝拜周天子,不给周朝纳贡或者减少贡品的数量。

这个时候,有个叫纪后的人来拜见周夷王。纪侯是纪国的国君,是和齐国相邻的一个小国,他看出了周夷王的心思,为了讨好周夷王,他跑到镐京打了齐哀公的“小报告”。纪侯诬告说,齐哀公不仅不敬天子,还有谋反之心。

周夷王正对齐哀公不满,听到纪侯的告状后,不由得生出了“杀鸡儆猴”的想法,杀了齐哀公,以警告其他的诸侯国。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周夷王想出了一条计策。

公元前868年,周夷王以自己“病重”的理由,要求各诸侯国的国君来拜见。虽然齐哀公很不想去,但毕竟周夷王毕竟是天子,天子都快死了,无论如何总得去看一眼吧。于是,齐哀公收拾收拾,就来到了镐京拜见周夷王。

可没想到,一到镐京,齐哀公便被卫士拿下,周夷王当场命令将他投入到一口大鼎之中,当着所有诸侯的面,将齐哀公活活煮了。

当周夷王看到诸侯们脸上惊恐的神色时,不由得心中暗暗得意,以为从此之后诸侯们会尊敬他。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用,由于实力不行,此后各诸侯国还是我行我素,反而更加不尊重周室了。到了最后,周朝王室甚至连下葬的钱都拿不出来了,而各诸侯国依然强盛,尤其是齐国,大约一百八十多年后,齐桓公继位,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

姜子牙十分卖力,70多岁的人了,不辞劳苦,给周文王、周武王打工,从而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姬发很感动,于是就把山东那地方封给了姜子牙做封国,这就是齐国。

姜子牙感恩戴德,可他没有去上任,而是继续辅佐周朝的天子,一直到死为止。真该给这位老先生颁发一张敬业福。他儿子吕伋也打算学老爹,一直辅佐周朝天子。

可姜子牙不答应了啊,他在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表示:你小子傻啊,我辛苦一生,才弄了这么点地盘,你还不回去继承,将来齐国早晚被人家给吞了。

姜子牙一语点醒了吕伋,吕伋二话不说,就回齐国继承了国君之位。原因很简单,开国元勋和周朝天子自然关系不会差,可隔了几代以后,谁还认识谁呢?彼此之间早就没有恩情了,因此只有占地为王,才是硬道理。

齐哀公姜不辰,就是齐国的第五任君主,算起来是姜子牙的玄孙,吕伋的曾孙。那么问题来了,这位老兄是怎么得罪周天子的呢?

一、事情看似有点儿莫名其妙。

姜不辰这名字起得有点儿怪,因为不辰,不就是不臣嘛!你说周天子听了这个名字,他这心里能高兴得起来吗?

齐哀公时期的周天子是周朝第九任天子周夷王姬燮,由此可见,周天子的传承速度,要比齐国国君的速度快得多啊!人家都第九任了,齐国才第五任。

齐哀公在位期间,也没出什么幺蛾子,小日子过得还算舒坦。可他偏偏和纪国国君不对付了,因此纪国国君就跑周夷王那儿说了齐哀公不少坏话。

因此在大家向周天子朝贡的时候,周夷王便趁着众人都在,把齐哀公扒光了,扔进了一口大锅之中,给活活烹杀了!

好家伙,直接把大家给吓傻了,这是什么状况?就连进谗言的纪国国君都呆掉了,他只是希望周夷王教训一下齐哀公,没想到这家伙玩这么绝。

什么理由都没有,周夷王就这么把齐国国君给烹杀了,你说齐国能答应吗?不好意思,齐国还真是服服帖帖,没有二话。

为啥呢?理由很简单,因为新上台的齐国国君是齐哀公的弟弟吕静。他是既得利益者,你说他能说啥反对的话吗?要是齐哀公没被烹杀,那王位肯定是他儿子的,自然轮不到弟弟染指了。

可是,这事儿思来想去,总觉得有点儿奇怪。周夷王又不是脑瓜子被驴给踢了,他怎么能做得出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呢?

二、周夷王是想杀鸡儆猴。

周夷王时期,已经到了西周中后期了。这个时候的周天子,号召力已经远不如从前了。过去大家都很熟悉,周天子几乎是一呼百应。

可隔了八九代人以后,周天子和周围诸侯国的国君,压根就没啥关系了。再加上历代周天子四处征战,把天子手里的那点儿部队都给折腾得差不多了。

所以周天子的威仪,已经远远比不上过去了。周夷王心里就很不爽了啊,整天到处催诸侯们前来朝贡,就跟包租婆收房租的情况差不多,不少人都开始骂骂咧咧地不想去了。

这还得了?自然是要教训一下这帮小弟,才能让他们清楚,谁是真正的老大了!可这帮小弟名义上都是自己的手下,总不能带兵去讨伐吧?面子上过不去!

因此周夷王思来想去,就想了这么个办法。在众多不听话的小弟当中,选一个最不听话的刺儿头。把这个刺儿头给收拾了,其他小弟自然也就老实了!

很显然,在纪国国君的挑唆之下,齐哀公俨然成了那个最不听话的小弟。齐哀公听不听话,我们已经调查不清楚了,反正周夷王总算是找到一个典型来收拾了!

于是这场悲剧就这么发生了,事后齐国和周天子虽然没闹什么矛盾,可齐国和纪国却成了永远的敌人。最终是齐国亲自动手,把纪国给灭了。

三、这届诸侯王不太好带啊!

“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你们的老师有没有这么说过你们?这几乎成了每一位老师的口头禅。周夷王当时的心态似乎也是这么回事,他总觉得历代诸侯王中,这一届的诸侯王最不好带了!

大家不仅不给周天子面子,甚至有人开始不朝贡了!最过分的是楚国,不仅自立为王,而且楚王还效法周天子,把自己的3个儿子都给封为了王,这眼里还有周天子吗?

其实这不能怪诸侯王们,因为周天子自己做得实在是太不到位了。过去周天子对诸侯王的管辖能力很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强大的军队,可以靠这些军队约束诸侯王。

可伴随着历代周天子瞎折腾,手里的兵马是越来越少。反观诸侯王们,由于一系列鼓励生产的政策推行下去以后,各地诸侯王们的子民越来越多,军队也就跟着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周天子手里的军队。

当年周武王伐纣,本来就是一场武力夺取政权的暴动,其凭借的无非就是手里强大的军事力量。如今诸侯王们自然也都有了各自的小心思:周武王能这么干,为啥我们不能?

这可把周天子给气炸了,但是他们又能咋整呢?没有军队的约束,哪怕是周礼,也只能成为摆设了。尤其是周夷王时期,压根就不敢轻易对诸侯王动武,这才有了齐哀公的悲剧。

其实周夷王这一步也是臭棋,大家看出了周天子对诸侯王们的态度,自此大家更不肯来了。当时可以吓唬住他们,可人家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以后,谁怕谁啊!反正就是不去了!周夷王可谓是把自己手里的牌打了个稀巴烂。

结局:齐国也没过去那么温顺了。

齐国本来是周天子的铁杆粉丝,因为他们得到的好处比较多,而且前几代国君及其子嗣都曾经在周天子那儿打过工,彼此关系还算不错。

可自从齐哀公被煮了以后,大家算是彻底崩了。虽说新上台的齐胡公依旧效忠于周天子,可对他不满的人,已经在蠢蠢欲动了。

齐胡公为了彰显自己的威武,将都城从临淄迁徙到了薄姑。虽然就走了几十里地,可对那些买了都城学区房的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为此一场暴动蠢蠢欲动,齐哀公的死,齐胡公未必就没有参与,毕竟他只是齐哀公的异母弟弟而已。

不久之后,齐哀公同母的弟弟吕山带着一帮人把齐胡公给宰了,夺取了大位,又将都城迁回了临淄,他便是齐献公。这事儿周天子也无可奈何,只能选择默许了。所以说啊,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