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_甲午战争如何让日本强大_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的计划,从而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其具体步骤是日本先攻占朝鲜和台湾,然后征服中国,最后吞并全世界。公元1894年,即光绪20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因当年按中国干支纪年为甲午年,故而历史上称之为“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帝主张积极应对战争,形成了以其为首的主战派。而李鸿章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其主要表现为:陆地上,李鸿章下令要求守卫平壤的军队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海上,李鸿章则命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战。清朝政府妥协求和的政策使得日本的气焰更加嚣张,因此日军誓言要“聚歼清舰于黄海中”。

甲午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_甲午战争如何让日本强大_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包括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第二阶段包括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平壤城本来一面临江,三面环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清军不是利用有利条件制约敌人,而是执行“先定守局,再图进攻”的错误决定,导致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英勇作战却不幸战死沙场。清军总指挥叶超志弃城逃跑,退到中国境内,将朝鲜全境拱手相让给日本就这样让日本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平壤,最终以清军的失利而告终。

平壤沦陷后,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由于日本联合舰队武器先进,而北洋舰队装备落后,这使得清朝一开始就甘拜下风。北洋军舰在护送入朝援军到大东沟返航的过程中,遭到日军的突袭,清军首领丁汝昌不幸摔伤,这使得北洋军舰丧失了指挥权。

随后,日本第一游击队相继击中北洋军队右翼的超勇、扬威两舰,两舰被迫退出激烈的战斗,其中超勇舰最为惨烈,不幸沉没海底。尽管北洋舰队也击中了日本舰吉野,但其很快被排除危险。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舰队其他一共两百多士兵视死如归,英勇抗敌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黄海战役中,北洋军队遭到重创;日本取得了制海权。北洋舰队中仅剩的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发挥神威,对日本军舰松岛发起猛攻,使其丧失战斗力。定远管带刘步蟾和镇远管带林春经过漫长时间的苦战化险为夷,使日军舰队不能维持战斗,落荒而逃。北洋舰队的神勇使得日本“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美梦成为泡影。最后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日本舰队5艘重伤,北洋军舰5艘沉没。

日军在黄海战役后,兵分两路围攻中国。一路经过鸭绿江到达辽东,但驻扎清军并没拼命反抗,而是临阵脱逃,使得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陆续占领了大连城等。除此之外,另一路日军在花园口登陆,相继攻占旅顺和大连。随后,灭绝人性的日军在旅顺对当地的百姓实行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1895年初,日军对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发起进攻,望其应战。但是李鸿章却命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尽管爱国官兵拼死抵抗,但是无法挽回残局,最后北洋军舰全军覆没。随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外流,国势颓微。此次战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额赔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