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德国经济困境 纳粹煽动民情夺权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德国纳粹党的崛起紧密相连,那么探寻德国纳粹党崛起的国内政治经济根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战争赔款与鲁尔危机

一战后德国经济困境 纳粹煽动民情夺权

纳粹的崛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一战结束后的十余年间,德国经济呈现倒“U”型起伏,德国纳粹党的命运也随此起伏波动。一战后,德国的政治经济变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18年到1923年的动荡期;1924年到1929年的相对繁荣稳定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29年后期到1933年,这一时期德国又经历了经济衰退。

1918年到1923年间德国之所以遭遇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沉重的赔款负担是原因之一。一战结束时,英国和法国均欠下美国多达40多亿美元的战争债务。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提议取消协约国之间所有的战争债务,他认为这对世界的繁荣至关重要。

一战后德国经济困境 纳粹煽动民情夺权

但是,此时的美国政府却固执于短视的经济利益,坚持让协约国偿还战争债务。鉴于美国的立场,英法两国只好寄希望于从战败的德国那里获得高额的战争赔款来偿还战争债务。1921年,赔款委员会公布了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350亿美元的黄金。

1922年底,赔款委员会宣布,德国没有按时交付煤和原木,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于1923年1月开进了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危机重创德国经济。

一战后德国经济困境 纳粹煽动民情夺权

德国政府为了支持鲁尔区的工人罢工,印发越来越多的纸币。1923年底,德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马克变得一文不值。大人们将钞票捆起来生火或者糊墙,小孩则拿来当积木。

原来一分钱一张的邮票变成了500万马克一张,一个鸡蛋要8000万马克,一杯啤酒要1.5亿马克。经济遭受重创的同时,德国国内的极端政治势力开始涌现。

一战后德国经济困境 纳粹煽动民情夺权

在鲁尔危机期间,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宣布“国民革命”已经开始,引发了啤酒馆暴动。尽管这场政变失败,希特勒也受到了审判,但是希特勒却把审判当成宣传自己极端思想的讲台。

经济重建让右翼受挫

鉴于德国面临严重的国际与国内危机,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实施了道威斯计划。由于吸取鲁尔危机的教训,道威斯计划达成了一项共识:德国的重建比赔款更重要。因此,在1924年到1929年间,德国得到喘息机会。此时德国经济好转,严重的通货膨胀结束了,德国的民主制度逐渐得到巩固。

一战后德国经济困境 纳粹煽动民情夺权

1925年,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主要国家签署了 《洛迦诺公约》。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1928年,《白里安—凯洛格公约》签署,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