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的 欧洲历史上的孩子

目录导航:

  1. 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的
  2. 著名的欧洲民间故事有哪些
  3. 法王路易十四被砍头后他的儿子当了什么
  4. 历史上的第一个托儿所
  5. 关于欧洲王室的称谓
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的

1、拿破仑

在拿破仑还是一个单纯的小朋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的叔叔问拿破仑,将来长大想要做什么?拿破仑在听叔叔这样问他之后,马上滔滔不绝地发表了心中构想已久的伟大抱负。

小拿破仑从他立志从军开始,一直说到想带领法国的雄兵,席卷整个欧洲,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大帝国的皇帝。最终,拿破仑也成为了真正的法国皇帝。

3、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但是在他心中,一直蕴藏着对音乐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3、牛顿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世界有名的物理学家。他7岁时就立定志向要成为打开自然之谜的人,对于各种物理现象都认真观察,到了10岁就能观测天象和探索天体物理规律。

16岁就用实验的方法测量风速等物理量,23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4岁开始数学微积分的创造,26岁就成了著名科学家,对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4、周恩来

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周总理也确实做到了为了新中国而奉献一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凿壁借光:说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立志发奋的故亊,原来匡衡少年时家境贫穷,但他有理想,于是发奋读书,晚上自家没灯,便凿开墙壁让邻居家的灯光穿透过来,借着灯光学习,终成大家。

闻鸡起舞:东晋军事家祖逖立志在纷乱的军阀混战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于是每天鸡一打鸣就起床练习武艺,数年来从未间断。后来成了军事家。

一代伟人毛主席年少外出求学,曾改写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寄给他父亲,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某天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升官发财,有的说继承家产,当问到周恩来时,周总理课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是掷地有声。

邓亚萍: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万斯同: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陈平: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匡衡:匡衡凿壁偷光,深夜读书。为读书去大户人家干活不收报酬,只为借书。最终成为西汉时期著名学者。

还有伟大的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著名的欧洲民间故事有哪些

欧洲民间故事有潘多拉的盒子、达摩克利斯剑、斯芬克斯之谜、永恒之城——罗马、长不大的牧羊人卡尔维诺。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

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疾病和战争等立即从里面飞出来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故此“潘多拉的盒子”常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

后来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

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法王路易十四被砍头后他的儿子当了什么

他儿子那时候已经死了,路易十四与他的王后有三男三女,但除了王太子长大成人以外,其余都早夭。

此外他有16个经承认的养子女,但他和庶妻无子女。

路易比他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活的都长,他的曾孙路易十五才继了他的位。

路易十四的继承人路易十五: 1715年8月,路易十四死于坏疽。

他在8月26日将五岁的重孙路易叫到床边,对他说了以下著名的话:“我的孩子,你将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国王。

不要像我一样沉迷于建筑和战争。

你要与你的邻居和平相处。

给上帝你应该给的。

要擅纳良言。

努力让人民免遭痛苦,这是我没能做到的。

” 六天后,统治法国超过70年的路易十四去世,路易十五立刻成为了法国的新国王。

摄政者在巴黎的皇家宫殿(Palais Royal)里处理国事。

年轻的路易十五被转移到位于巴黎以东七公里的万森讷森林中的中世纪万森讷城堡的寄居,人们认为那里的空气比在巴黎的卫生、健康。

在摄政中后期路易十四被转移到巴黎中心靠近巴黎皇室的杜伊勒里宫。

你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错误 ,首先被砍头的并不是路易十四 。是路易16 ,路易十四本人 是生病死的 。

其次 路易14的儿子 ,被他列为了太子 但是在他病逝之前就去世了 。最后是他的孙子路易十五接替了他

路易十四,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自号太阳王,是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在位长达72年110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权国家君主。

没有砍头砍头的是路易十六,路易十四因生活奢侈而著名,他有一句名言: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路易十四时修建了著名的凡尔赛宫。路易十六时期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在吉伦特派掌权时期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1月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

法王路易十四根本没被砍头,他是太阳王,当国王60多年,八十多岁去驾崩,即位的就是他的孙子路易十五。被砍头的是路易十六。路易十六是路易十四的孙子的孙子。路易十六被砍头后,他的儿子被“革命者”看管起来了,后来悲惨的死去,还是个儿童。

法王路易十四被处死后,他的儿子成了孤儿。

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儿子孙子连曾孙一共六个,最后就剩下一个曾孙,儿孙在他活着的时候都死了,最后将王位传给了这位年仅五岁的孩子。

2、在欧洲有一位号称自己是“太阳王”的君主,这位君主就是法国的路易十四,一个极端自负又极其勇猛的囯王。路易十四的全名为路易·迪厄多内·波旁,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长寿的路易十四在位时间长达72年110天,是欧洲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权国家君主。

3、路易十四于1715年9月死于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病,被处死的是路易十六。1793年1月,法国革命派组成的国会“宣布路易十六为法国的卖国贼、人类的罪人,立即以革命的名义判处死刑”。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成为欧洲近代史上继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斩首后第二位被处死的国王。

历史上的第一个托儿所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是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创办的。

欧文不仅是位伟大的空想主义者,还是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

1800年欧文在苏格兰创办了新那纳克棉纺织厂,他以慈善者的身份关心工人的工作和条件,太特别关心他们孩子的教育。

他禁止十岁以下的孩子进工厂工作。为了减轻工人的家庭负担,他第一次为五岁一下的孩子创办了幼儿园,当时称为幼儿学校。

幼儿园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纪律为宗旨。

在37年以后,德国的学前教育家弗雷德里克.弗洛伯尔(1782-1852)在勃兰根堡正式创办了德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关,后来改名幼儿园。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堪称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关于欧洲王室的称谓

爵位是欧洲封建君主国内分封贵族的等级制度。它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国家中仍然继续沿用。一般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分封爵衔之高低,主要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十五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封建王权加强后,侯爵成为公爵与伯爵之间的爵衔,其地位与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

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后来,其地位渐次低落,介于侯爵与子爵之间,为贵族的第三等级。在英国,伯爵之衔历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它是英国最高的爵位。这一爵名,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国,博蒙德·约翰于一四四○年第一个被封为英国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语中,男爵(Baron)一词,是诺曼人在征服欧洲大陆时引进来的,本义为"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后来演变为"强有力的人"。当时,英国的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约翰·比彻姆为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这五个贵族爵位中,又根据其能否传给后代,分为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两类。世袭贵族死后可由长子继承,终身贵族仅限本人活着时担任,死后其子不能承袭。

英国的封号授予分成七级,分为贵族(peerage)与平民两大部分。而除了英国王室以外,贵族分为五等;因为中国周朝的诸侯亦分为五等,所以中文就直接对应翻译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与男爵;另外还有两种封号:准男爵(Baronet)与骑士(Knight),他们属於平民,而非贵族;

第一种称呼是女王的丈夫 ,这种国王是在妻子成为女王后得到加冕的,他们女女王共同统治这个国家,当当于是共治者 。

第二种称呼是 国家的元首 。相当于有统治国家的权利,也不能称为某某几世 ,第三种是国王的母亲 ,也就是王后 。

第四种是国王的孩子 ,称之为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