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王登基礼仪 欧洲历史第一国王

目录导航:

  1. 欧洲国王登基礼仪
  2. 欧洲大公是在什么样的地位,和公爵是不是一个概念
  3. 亲王和国王哪个大
  4. 欧洲王朝什么时候出现
  5. 欧洲王位继承规则
  6. 中世纪辅佐欧洲国王的职位
  7. 欧洲皇室平均寿命
  8. 东法兰克王国第一个国王
欧洲国王登基礼仪

加冕和骑士册封理论上是不会在同一天进行的。骑士的册封不见得必须是国王才可以,领主可以册封自己的骑士,这些骑士则效忠于这个领主,基本来说只要不是加冕当天,都可以进行骑士册封。 中世纪欧洲是采取的是神授君权的模式,国王权利的继承需要受到神在人世的代理人,即教皇或者大主教的加冕才能继位,主持加冕仪式的教皇或者主教们给国王进行涂油礼,经过涂油礼继位的国王在法理上是被认可的正统国王,也有少部分国王是没有接受涂油礼,自行加冕成为国王,这时候他的地位会受到质疑,容易引起对王位觊觎者或下属领主的叛乱。

欧洲大公是在什么样的地位,和公爵是不是一个概念

首先要说明的是,大公和公爵在英文里并非一个单词,它是低于国王而高于公爵的一种爵位。大公是有国家封邑的公爵。其他公爵只有封地没到建立独立国家份上的就不能称为大公。但是大公国的地位没有王国来的高,虽然有些国家实力很强。就好像王国没有帝国地位高,虽然许多王国在军事上还总是战胜神圣罗马帝国。

大公是中文翻译,在外文中主要有"大公爵","大亲王"两种,另外芬兰统治着称号的中文也翻译成大公,另外摩尔多瓦,瓦拉几亚的统治者称号也有翻译成大公(也有翻译成公爵)。总之,大公是一些国家国君的称号,一般是东欧国家的,东欧那些国君称号特殊的,一般都可以翻译成大公;然后是欧洲一些国家(如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的一种爵位(这里只有"大公爵"一种情况),是高于公爵的最高爵位,而且一般只授王储.

亲王和国王哪个大

王和国王相比较的话,肯定是国王最大。因为国王是一个国家权力的象征,国王只能有一个人。亲王是要在国王的领导下被国王管制的。

国王>亲王>大公=公爵

一、欧洲封爵

爵位是欧洲封建君主国内分封贵族的等级制度。它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国家中仍然继续沿用。一般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分封爵衔之高低,主要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

二、是国王或皇帝说了算的。

三、亲王第一种意思是指皇帝或国王的直系家族成员,在英国,女王的丈夫称为亲王,如菲利普亲王。

亲王另一种意思是拥有领地的君主。在法国及其附近地区,亲王通常是爵位较低,但拥有一小片实质领土的统治者,例如摩纳哥公国的君主为摩纳哥亲王。

四、封邑并非人人有份,有的公爵及侯爵是封爵原因是立大功或任职高级将领,不存在封邑,一般而言伯爵以上爵位有可能封邑。

五、列支敦士登是大公国,所以首领称“大公”或“公爵”,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册封。

六、不称王是因为在独立前实力不够,独立后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没办法称王,且列支敦士登本来就为公国,非王族最高爵位即为公爵。

清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

清朝宗室爵位分:

和硕亲王

亲王世子

多罗郡王

郡王长子

多罗贝勒

固山贝子

奉恩镇国公

奉恩辅国公

不入八分镇国公

不入八分辅国公

一等镇国将军

一等镇国将军

二等镇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

一等辅国将军

二等辅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

一等奉国将军

二等奉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

奉恩将军。

笔亲王至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欧洲王朝什么时候出现

卡佩王朝无疑是欧洲史上最强大的第一王朝。它从公元888年出现第一个国王开始,至今王统不断。卡佩家族的人们先后成为法兰西国王、葡萄牙国王、拉丁帝国皇帝、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兰国王、两西西里国王、纳瓦拉国王、西班牙国王、埃特鲁利亚国王、巴西皇帝。另外他们还成为拉丁帝国皇帝

欧洲王位继承规则

在欧洲的王国时代,君主制的国家(地区)分为两类:世袭君主制和选举君主制。世袭制的国家(地区)主要是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最基本的规则就是,君主最大的孩子有最优先的继承权;如果君主没有孩子,则按照某一规则由其他近亲继承。在男权时代,男子通常享有更高的继承权,比如著名的《萨利克法》就规定女子没有继承权。

1、严格贯彻《萨利克继承法》的国家中,包括法兰西王国,德意志大部分的君主国,这些国家在上述长子继承的基础上,排除了所有女性的继承权,通常优先传子,然后是兄弟或者兄弟的儿子。另外,有些地区允许女性的后代继承,但大部分地区不允许。

2、不贯彻《萨利克继承法》的国家,也有许多偏向男权,比如英格兰在2013年以前也是男性优先。女性虽然有继承权,但是要排在同级男性后面。例如英格兰与爱尔兰联合王国中的亨利八世的三个孩子依次当了国王或者女王,顺序是爱德华六世(幼子),玛丽一世(长女),伊丽莎白一世(次女)。

3、还有些国家贯彻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不考虑男女的因素,但比例较小。

除了继承制度以外,各国互相通婚联姻也是各国王位互相继承的重要原因。欧洲贵族通常都是跨国通婚的,因此许多国家的王室之间都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例如丹麦 、瑞典和挪威的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她是丹麦公主,嫁给了丈夫挪威国王哈康六世,她在她儿子死后继承了她儿子的丹麦王位,又在丈夫死后继承了丈夫的挪威王位。

还有一个更著名的例子,英格兰联合王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称作“欧洲的祖母”,她的子女包括:

长公主维多利亚:嫁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生了德皇威廉二世,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的王后索菲;

阿尔伯特爱德华王子;娶了丹麦公主亚里山德拉,子女包括联合王国国王乔治五世,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摩德;

艾丽斯公主:嫁给了黑森大公路德维希四世;

阿尔弗雷德王子: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大公,娶了俄罗斯女大公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女儿),子女包括罗马尼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德王后玛丽;

阿瑟王子:康诺特和斯特拉森公爵,娶了路易斯·玛格列公主(德皇威廉一世侄孙女),子女包括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的太子妃玛格丽特(丈夫继位前死了= =)

贝翠丝公主:嫁给了巴腾堡的海因里希·莫里茨王子,子女包括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王后维多利亚尤金妮亚。

因此,这些欧洲王室互相有着广泛与紧密的亲缘关系,在上述继承法下,如果国王没有子嗣,非常容易出现由其他国家的亲属来继承王位的情况。

例如威廉三世,他是苏格兰国王、奥兰治亲王、荷兰执政、英国国王。

又例如英国温莎王朝,自1917年统治英国和其海外领地的家族,其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是源自德国,曾经统治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1826年-1918年),比利时(1831年至今), 葡萄牙 (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亚 (1887年-1946年)和英国的欧洲王室。一战期间,英国因为和德国交战,为安抚民心,英格兰王室把自己的王朝名从萨克森—科堡-哥达改为了温莎。

再举一个例子,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子,母亲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玛利亚·安娜。由于卡洛斯二世很早就被诊断为不育,谁来继承西班牙殖民帝国就成为西班牙乃至全欧洲的重要问题。有权继承西班牙王位的有三位王子,分别是法国安茹公爵腓力(法王路易十四的次孙)、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外孙)和奥地利的卡尔大公(利奥波德一世次子)。他们的继承权都是建立在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关系上的。

路易十四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妮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长女,路易十四本人娶了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长女玛利亚·特丽萨。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母亲玛利亚·安娜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次女,利奥波德一世本人娶了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次女玛格丽塔。而玛格丽塔和卡洛斯二世是同母所生。利奥波德一世与玛格丽塔只有一个女儿:玛利亚·安东妮娅,她就是 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之母。

西班牙的贵族阶级由于希望保持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完整,支持安茹公爵腓力为继承人,前提是他放弃法国王位的继承权。最终卡洛斯二世在他们的坚持下立嘱指定腓力为继承人。 1700年11月1日,卡洛斯二世去世,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终结。法国的安茹公爵腓力即位成为国王 腓力五世 ,他是延续至今的西班牙波旁王朝 的第一位君主。

欧洲王室的继承制度大体上有两个系列:一个是严格遵守《萨利克法典》制度;另一个根据王国继承的传统和习惯来确定继承制度。英格兰王国出现女王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在中世纪漫长时期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英王亨利一世有着特殊的情况,长子意外身亡,所以他只能再婚生下一个男性后代来维系这个家族。但是,亨利一世再次结婚以后,并没有孩子出生。当时的亨利的确有些绝望了,他无奈之下,把他远嫁德国的女儿玛蒂尔达叫回来。显然,玛蒂尔达对亨利安排的丈夫,不是很喜欢,时常与杰弗雷发生矛盾。不管怎样,玛蒂尔达和安茹伯爵杰弗雷还是生下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后来的亨利二世。亨利得知外孙出生的消息以后,还是很欣慰,至少王位继承不会出现问题了。另一个王位继承体系,在意大利、法国王国境内的一些公爵领地和伯爵领地(这些领地的统治者拥有完全的自治权力,如铸币权、领主裁判权、征收赋税权等等)。表面上,这些领地的统治者是法国国王的封臣,实际上权力和影响力远远大于国王。

因此,眼光比较敏锐的法国国王路易六世利用一个好的机遇,把阿基坦公国纳入王室领地中。当时的阿基坦公爵的一个女儿埃莉诺,相貌美丽动人而且接受了相当不错的文化教育。但是,公爵要去参加国王的一次战争,没多久就病逝了。公爵临终前,希望国王路易六世能够为埃莉诺找到一个合适的丈夫,请求他做他女儿的监护人。路易答应了公爵的请求,他最后想到了不如把埃莉诺嫁给他的次子路易为妻,还能够使得阿基坦公国永远并入法国王室,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是,由于埃莉诺和路易的性格、情趣不太一样,同时婚后多年没有生下男性继承人,他们的婚姻最终不可避免的以离婚而收场。埃莉诺最终还是嫁给了英王亨利二世,连同阿基坦公国也从法国带走。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而且还有些讽刺意味的事件。

欧洲王位继承制度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选举制。这种制度还带有氏族社会时期的遗风,就是首领是选举出来的,不是源于继承制度。这种制度产生下来的王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约束,时常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是这种情况,皇帝所拥有的头衔是荣誉性的,不能真实反映他们的地位。围绕皇帝身旁的是一些诸侯,他们的权势和影响力甚至还超过皇帝。很多时候,皇帝还给予诸侯很多特权和优厚的待遇。这些过分优待诸侯的举动,使得皇帝的儿子和大臣非常不满,如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长子亨利七世就是如此。与那些完全是世袭制的王国相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时常面临着缺少物质、金钱以及军队的种种困难,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济实力来维持所统治的领地。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长期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来担任,这个家族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王室领地,如西班牙、尼德兰、奥地利、匈牙利。

欧洲的王位继承不论男女,都是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以及最近的继承人顺序来继承王位的。拿英国王位来举例吧。英国现任国王是查尔斯三世,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是查尔斯的长子威廉王子,第二顺位继承人是乔治王子,第三顺位继承人是夏洛特公主。

中世纪辅佐欧洲国王的职位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

: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

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

欧洲皇室平均寿命

给大家一个数据,2汉时期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是44岁,但是罗马皇帝的平均寿命是59岁!日本国王宋朝以后,70,80的比比皆是,而中国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才45左右,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是53,英国国王10世纪以后平均寿命至少是54~59。

东法兰克王国第一个国王

克洛维一世(466年 - 511年11月27日),法兰克王国奠基人、国王。

481年,法兰克人部落萨利昂法兰克人的首领希尔代里克一世逝世,其子克洛维一世继任。

萨利昂法兰克人占据了以如今法国和比利时边境的图尔奈和康布雷为中心的莱茵河下游以西被称为托克桑德里亚的地区。克洛维一世征服了邻近的几个法兰克部落并称王。

486年,克洛维打败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西格里乌斯,独占整个北高卢,这一年被认为是法兰克王国的开国之日。

占领北高卢后,克洛维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克洛维死后,按照日尔曼人的传统习俗,将自己的领地分给了四个儿子。形成了第一次分裂时期。

克洛维一世放弃了日耳曼人所信奉的阿里乌教派,转而皈依天主教。这一行动在法国和西欧历史上产生了极重要影响,也为后来克洛维一世将其统治领土扩张到原罗马帝国高卢地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后人,洛泰尔一世、日耳曼人路易及秃头查理签署《凡尔登条约》,共同瓜分整个法兰克王国。

当中,日耳曼人路易分得了王国东部的领土,建立起一个称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君主制国家。另外,法兰克王国的剩余领土则分裂成西法兰克王国及中法兰克王国。然而,路易所处的东部领土,是一片被征服不久的德意志地区,较其他地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