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刘邦用人之道有何高明之处(2)


关于刘邦的面向,还流传着一个典故,据悉,当时吕公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将二十几岁的女儿嫁给四十多岁的刘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刘邦面相极好。
刘邦在沛县当泗水公时,相当于如今小小的村长一职,还要自己耕种劳作,是底层的职务俸禄并不高,那时候吕雉虽然本身家境不错,但嫁给他以后也常常下地干农活。一日,吕雉正在田里劳作,有一位老人正好路过向她讨碗水喝。吕雉招待老人坐下,不仅给他倒了水,还给老人吃了饭。老人便边吃边看,吃完后对吕雉,夫人一脸贵相,是大贵之人。吕雉听闻赶紧拉来一双儿女让老人也看看。老人盯着其儿子刘盈的脸说,夫人之所以命好就是因为这位男孩啊,同时夸女儿命也极好。
老人前脚离开,刘邦就回来了,听吕雉讲完刚刚的事情,赶忙去追还没走远的老人,问道刚才发生的事情,并让其看看自己的面相。老人细细端详了刘邦的面貌,缕缕胡子说:“您妻儿的富贵之相皆是像你,至于您的相貌,贵不可言。”刘邦听罢兴奋之际,说如若果真如此,定来报恩。
后来刘邦统一大汉称帝后,那位老人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在秦朝的残暴统治下,反抗的声音越来越大,在众多的起义武装力量中,最强的分别得刘邦和项羽率领的队伍,一个是一介布衣,一个是没落的贵族,本来协商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刘邦怎么就逼的项羽乌江自刎了,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又有哪些呢?

楚汉争霸画像

楚汉争霸画像

项羽虽然也是帅才,从下习得兵法,骁勇善战,但性格太过“仁义”,韩信对他的评价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面对刘邦的市井小混混,经常抓耳饶腮,不知所措。秦王死后,刘邦和项羽本来约定以鸿沟为界限,两个人互不侵犯,但刘邦手下张良和陈平屡屡规劝,认为项羽军中粮草空缺、士兵较少,应该在他衰弱的时候一举消灭他,刘邦虽然是平民阶级,但在长期的南征北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且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于是发动了追缴项羽军队的战争。

刘邦和项羽两军的战争正进入焦灼的状态,项羽已经按捺不住,冲动焦躁,他把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俘虏了,并准备好了油锅,来到刘邦的大军面前,要挟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的父亲放进油锅烹了,刘邦的反应是很快的,他说原来我们都在楚怀王门下时是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把咱们的父亲下油锅煮了,不要忘了分我一碗肉啊,气的项羽满腹的怒气无处发泄。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不胜枚举,到现在很多人还津津乐道。

汉高祖刘邦真的是小人吗

刘邦起兵造反,最终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一举统一天下,立汉称帝成为一代君王,也有人指其是小人得志,的确刘邦的本性中确实有不那么正气的一面,但是他真的是小人吗?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

刘邦发迹前确实以小人形象示人,不思进取,终日游手好闲是个十足的二流子无赖,家贫却不善劳作生计,面对长辈的指责也依旧我行我素无所事事。且刘邦生性贪婪,好近女色爱慕财宝,进入关中后,曾一度迷恋秦国的美女与财宝而整日不思战事,差点为此失了大业,且一生有多个妻子,甚是多情。

此外刘邦自私残忍,心狠手辣,在逃难途中为了使车行驶得快一些,曾执意要将一双儿女丢下车以减轻负担,且在功成名就后,变得多疑猜忌,不顾功臣当年为其打天下的恩情,将其一一诛杀以儆效尤,以维护自己的政权统治,可谓手段极其残酷。且刘备用人也有唯亲的特征,其中尤其是与之同生日的卢绾,二人一起长大,两家交情甚深,因此关系格外亲密,可谓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但卢绾本人其实没有什么才略,在刘邦起义后也始终未能做出什么大贡献,但在刘邦的庇护下,卢绾却一路直升越居群臣之首,显然有偏袒的成分。但是因为这些性格里的负面成分,刘邦就成一个小人了吗?我并不认同,刘邦的雄才大略,刘邦的隐忍大谋,刘邦的用人之道,刘邦的仁厚才德,是这些特质使他成为了一代君王。能称霸天下不是偶然发生的机遇,刘邦性格极其复杂,人无完人,正是他的性格使他注定成为君王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