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关于西安事变参与者投敌之内因(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采用的是武力威压和政治诱降并行的迫降政策,打击对象主要是分布在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的抗日军队。这使第二战区、冀察战区、鲁苏战区、第五战区的国民政府敌后武装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在第二战区,日军在占领中条山游击区之后,继续对阎锡山部施加军政压力。晋绥军遭受了极大的损失,骑一军第一师师长赵瑞、骑一军第五师师长杨诚相继投敌。

  在冀察战区,日军以重兵围攻战区司令部,迫使副司令长官孙良诚率所部及8名高级将领投敌。此后,日军又在1943年4月大举进攻太行山区,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冀察战区长官庞炳勋率所部及11名高级将领投敌。至此,国民党军在河北的最后一块游击根据地丧失。

  在鲁苏战区,日军对鲁中、鲁南的于学忠部多次进行扫荡,1943年初,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投敌。与此同时,日军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对淮安以东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位于该地区的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及所属部队损失惨重,向西退入安徽。至此鲁苏战区的苏北根据地也不复存在了。

  在第五战区,日军从1943年2月开始发动“江北战役”,一二八师首当其冲,由于旅长古鼎新叛变投敌,全师陷入绝境,师长王劲哉被迫率领残部及8名高级将领投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