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交待与苏联人只握手不拥抱

邓小平交待与苏联人只握手不拥抱

  在上世纪90年代,中苏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冷战之后,终于开始慢慢的缓解。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在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会见。上午十点戈尔巴乔夫来到邓小平跟前,中苏两位最高领导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一二百盏镁光灯顿时乱闪成一大片“银色火海”。

  与苏联人见面不拥抱

  邓小平曾特别交待:与苏联人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我当时领会,老人家这个指示很有深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礼仪问题,它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不拥抱”这三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中苏关系未来的定位:睦邻友好合作,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抱团”。

  我们把“不拥抱”这一提醒,特意透露给苏联驻华大使馆,特罗扬诺夫斯基大使立即将其报告了戈尔巴乔夫本人。戈尔巴乔夫见到邓小平时,确实没有忘记这一提醒,只与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握手。不过两人握手的时间相当长,有位朋友看电视实播时掐着手表算了算,整整35秒钟。

邓小平交待与苏联人只握手不拥抱

  中苏两国领导任人会面

  戈尔巴乔夫来到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合影之后宾主入座。邓小平安详地坐着,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邓小平扼要地回顾了列强侵华的历史之后,花了四五十分钟时间,着重谈中俄、中苏关系,回顾了近一二百年来两国关系的演变。他谈及60年代的中苏论战时,说自己是“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对于这场大论战的是非,我国从未作出过正式表态。邓小平这次代表我们国家首次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我当时听到后顿时为之一震,亲身感受到老人家的实事求是和光明磊落。“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我认为,这句断语意味着毛泽东在与赫鲁晓夫那场“真假马列”大论战中,有些话说得并不对,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就批错了,因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许多做法,与毛泽东当年狠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立意,完全是两码事。

  这次会见历史两小时又30分钟,比原定的“超长”会谈时间还超出了半个小时。

邓小平交待与苏联人只握手不拥抱

  中苏关系由冷转暖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经历了42年零86天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0年全方位友好,到10年意识形态对立,再到10年军事对抗,直至兵戎相见,双方的伤亡都很惨重。由于“冷战”转入“热战”,盟国成了敌国,“本是同根生”,却“相煎”一二十年,双边关系几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苏联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勃列日涅夫,从各自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不约而同地开始思考如何缓和绷得过紧的中苏关系。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借举行一个庆典之机,选择离中国不远的塔什干公开发表讲话,改善对华关系是其核心内容。邓小平一下子就听出了勃列日涅夫讲话的弦外之音,指示外交部立即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