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羲之诗词欣赏

关于王羲之诗词欣赏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王羲之以擅长行书闻名,他的书法笔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除了在书法上的成就,王羲之在诗词上也有不少让后人拜读的作品。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就被后人广为传唱,东晋年间,王羲之和好友在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兰亭内举行了一场集会,诗人们在山水环绕的兰亭,创作灵感大增。

约定将装着酒的杯子从上游往下飘,流到谁的面前,就畅饮杯中美酒,然后作诗一首,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就出自这个时候。

开篇四句就给我们不同于一般玄言诗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官,表达了诗人想要寄情山水,摆脱世俗的生活,认为只有在自然的保护下,才能唤醒生命的活力,让每一寸肌肤和自然亲密接触,让每一个细胞和自然的空气产生共鸣。

诗人想要借美丽的风光,让自己达到一个轻松快乐的境界,诗人对于老庄思想的研究影响了此时此刻的感受,看着崇山峻林沐浴在阳春之下,感受到自己正和海纳百川平等的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恩惠,仿佛感受到生命诞生时期的样子,感受到自然之母的无限孕育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自己和万物的统一让诗人产生无限遐想,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完完全全融入到景色中去。《兰亭诗》中既有对山水的具体描述,又有诗人游山玩水后愉快心情的体现。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的生活趣味产生重大影响作用,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王羲之学书法的故事

王羲之作为后人敬仰的“书圣”,那么他的书法早就自然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王羲之出生在东晋名门望族的王氏一家,其父王旷也是精通书法之道的人。所以王羲之自小就深受家中研习书法之风的熏陶,认真而又忘我的学习书法。

墨池

墨池

王羲之少时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烁卫夫人。卫夫人就给学习书法的 小王羲之讲了当年东汉张芝练字的故事,说他为了练好字,整天在家门口的池塘边蘸水研磨,时间久了池塘都成了墨黑色。不过张芝的草书写的极为灵动,人们也称他为“书圣”。王羲之听了,也模仿张芝的行径,在池塘边洗涤自己的毛笔,到了后来他所留下的墨池比当年张芝的还要多。

因为王羲之练字的时候极为专注,所以他的笔力也是雄劲有力。据说王羲之随同皇帝祭祀的时候,皇帝要他在木板上写下祝词,再交由木工削刻出来。令木工没想到的是,他将木板削到原来的三分,王羲之的字才见底。时人无不惊叹于王羲之笔力的深刻有力。

王羲之专研书法并不自满,他在卫夫人那里就深知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于是王羲之遍访名山大川,观摩了四处的碑刻和古迹。他先是欣赏诸多大家的名作,然后从中汲取了他们的长处,在经由自己的消化融合成有别于他人的书法风格。世人都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的语言形容王羲之书法,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王羲之行书鉴赏

中国的汉字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才演变形成了后来的字体形态。在秦汉之前主要是以篆书系统的象形字体,彼时的书法较为单一,基本上就是正书。而在两汉之际,篆书被隶书取代,之后又从隶书衍生出楷书,再从楷书的基础上衍生出草书和行书。

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行书

在行书中,用笔要比楷书和草书复杂的多,它即有点画,也有转折,在藏露之间灵活多变。所以能够写好行书,是极具功底的。王羲之行书的用笔变化就十分丰富,运笔之事潇洒飘逸。在书法著作《书议》中是这么评价王羲之行书的,“笔迹遒润,独善一家之美”,还夸赞其“风神盖代”。极为喜爱推崇王羲之的唐太宗李世民,称其“烟菲雾结,状若断而还连”,气势就像那栖居雄树上的凤凰,盘踞深潭中的游龙雄奇而又不失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