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殷卜辞“肩凡有疾”解

历史故事-殷卜辞“肩凡有疾”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故事-殷卜辞“肩凡有疾”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殷卜辞“肩凡有疾”解


【作者】 蔡哲茂(台湾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摘要〗殷卜辞第一期武丁时代宾组和
历史故事-殷卜辞“肩凡有疾”解组有一句常见的成语「肩凡有疾」,有时也可把「有疾」两字省略只作「肩凡」,由于此一成语的出现相当频繁,约有六十余见,因此历来古文字学家都曾提出解释,目前所见约有十五种,「肩凡」两字郭沫若释为「繇凡」意义是「游盘」,即「游乐」、唐兰释为「攸同」,即「维同」、严一萍释作「祸风」、饶宗颐以为是「祸重」、李孝定认为是「骨痛」、丁骕以为是「风湿痛」、柯昌济认为是「笃重」、刘桓认为是「恫疾」是因疼痛而致疾、沈宝春释成「骨骫」、姚孝遂以为该释为「骨凡」,指某种动作或行为,但并非「骨痛」、张玉金释为「骨凡」,即「毁坏安康而有了病」、裘锡圭释为「肩同有疾」,意义是「能分担王疾」、宋镇豪说是「骨凡有疾」,意指各式各样的骨性疾病。林小安释为「果犯有疾」,乃卜问「果真犯有疾吗?」
本文从字形字义出发,提出「
历史故事-殷卜辞“肩凡有疾”解」释为「肩」才是正确的,它的意义是「克」,「凡」为「兴」之省体,意义是「起」,「肩凡有疾」的意义是「克兴有疾」,也就是说疾病状况有起色,即病情好转,所以也可以省略作「肩凡」,即「克起」之意,由于它可和卜问疾病「肙」(蠲)否在同一版占卜,可知「肩凡有疾」只是指疾病能否好转,并不是完全痊癒,如此解释也许才能契合卜辞的原义。
〖关键词〗肩凡有疾、妇好、肙、肩凡、兴疾。
〖説明〗本文原发表于《屈万里先生百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12月,页389─431
〖下载〗点击这里下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