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 关于春秋时期创新的事例?

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

1、《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夫人齐姜生有一男一女,儿子叫做申生,立为太子,女儿嫁给秦穆公为夫人,成为穆姬;献公又娶北狄狐家的两个女子,她们是姊妹俩,其中姐姐生了儿子重耳,妹妹生了儿子夷吾;献公伐骊戎,又收纳了骊戎之君的女儿骊姬,生了儿子奚齐;陪骊姬陪嫁的妹妹生了儿子卓子。晋献公宠爱骊姬,就立她为夫人,逼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重耳和夷吾为避开祸害,逃出晋国,夷吾逃到梁国,重耳逃到狄国。

晋献公去世后,奚齐成为国君,被申生、重耳、夷吾的同党杀了;卓子被立为国君,又被杀。秦穆公派兵护送夷吾回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上台后,对内大开杀戒;对外背信弃义,趁秦国遇灾,出兵攻击秦国。秦穆公忍无可忍,出动大军迎击晋军,大败晋军,俘虏晋惠公。后根据穆姬的求情,释放了晋惠公,但把晋国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

重耳出逃后,最初在狄国避难。夷吾从秦国回到晋国后,生怕重耳归国会和他争夺君位,派人去狄国行刺重耳。重耳闻信后,逃出狄国,投奔年迈的齐桓公。齐桓公热情地接待了重耳,并把自己的宗女嫁给重耳,给他们提供了安逸的生活。两年后齐桓公死了,齐国已不能帮助重耳重振大业,姜氏和重耳的谋士狐偃设计将重耳灌醉,驶离齐国,历经曹国、宋国、郑国,均不受待见,直到来到楚国。楚成王以诸侯国君之礼厚待重耳,重耳十分感激。有一次,楚成王开玩笑对重耳说:“您假使回了国,怎样来报答我呢?”重耳说:“我愿意晋国和楚国友好,如果日后不得已发生了战争,在两军相遇时,我一定退避三舍(三舍为九十里)。”后晋惠公死,从秦国逃回去的子圉当了国君,即晋怀公,晋国局势更加不稳。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杀死晋怀公子圉,登位为晋文公。当时晋文公年已六十二岁了。

晋文公登位后,铲除奸佞,重用贤良,晋国很快繁荣起来。而这时周王室发生内乱,晋文公派军队勤王,安定了王室,得到周襄王的分封,继承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此时,楚的势力已深入北方:汉水流域的很多姬姓小国,早已被楚灭掉;陈、蔡两国和楚结成同盟;郑、许、曹、卫、鲁等国,也时而倒向楚国一方;宋襄公的“仁义之师”,也被楚国打得一败涂地。晋、楚争霸中原已成必然,于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一次大战------城濮之战发生了。交战初期,楚强晋弱。为麻痹楚军,诱敌深入,晋文公信守诺言,下令晋军后撤九十里,退避三舍,退到城濮才驻扎下来。随后,晋国利用楚国的骄傲轻敌、军心不齐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最终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

关于春秋时期创新的事例?

货币创新

空首布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演变而来。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銎,原始而厚重。

布币分空首布(春秋)和平首布(战国)。

空首布分原始、特大、大、中、小五型,

春秋中期的特大布比原始布轻,已失去生产功能并脱胎于称量货币。

它是中国最早的一种高值大钱,可同布帛等实物货币和贝币等低值小钱并用,直接进行等价交换。

赋税创新

在春秋之前,对田地是不征税的,只有赋。

初税亩

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实行初税亩。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

初税亩是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也就是说,初税亩更接近于现代的税收。

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点。

冶铁、冶铜技术创新

春秋时期除使用块炼铁外,还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产铁数量多、杂质少,质量较好。

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

在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物理力学创新

《墨子》一书记述了类似秤的杠杆原理。这是最早的杠杆原理理论。

医学创新

《灵枢四时汽》记载了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腹腔穿刺术。

关于春秋时期的单机游戏?

欧陆风云3的春秋MOD

1. 宋国(别称:亲爹国)

唯一一个拥有双重变身能力的国家(第二个变身能力下一版本实现),拥有变身商朝的能力。还有大量属于他的专属决议。

2.齐国(别称:春秋低地)

齐国的经济能力很强,是早期的一个大国,拥有很多吞并山东效果的任务,可以保证你快速崛起

3,晋国(别称:春秋大明或春秋法兰西)

周边缺少强国,可以毫无顾忌地痛扁周边国家。

4.周王(别称:教皇国)

与周王交战的国家会被打上恶名BUFF,“与天子交战”。在交战的时候处于有利位置。但前提是消灭周地的周携王。

6,仙境(别称:看海国)

周边被一团荒凉之地包围,没有任何战斗能力,但也不受侵犯。可以尽情地看海。

不推荐国家:

秦国

很多人下完春秋,第一件事是跑去玩秦国,这个想法是错的,早期的秦国并不强,很容易被周边的游牧吞并,秦国强大是从秦孝公开始。

关于动荡的春秋时期的成语?

关于春秋时期的成语

1、郢书燕说: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2、郑卫之音: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3、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4、杀妻求将: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5、伯玉知非: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6、彩衣娱亲: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7、吹箫乞食: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8、董狐直笔: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9、匪夷匪惠: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10、管鲍之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11、季孟之间: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2、九原可作:设想死者再生。

13、犒赏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14、轮扁斫轮:指精湛的技艺。

15、暮虢朝虞: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16、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17、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18、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19、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20、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21、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关于在春秋时期急躁的故事?

三国时期的张飞

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也说过他,用刑太严,甚至有时杀错人,又每日鞭打犯错误的军官,打完之后又把这些人安排在身边,一点防备也没有,这样下去必然会惹祸上身。(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只可惜张飞并没有醒悟,后他要范疆、张达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以攻打吴,然二人知三天并无法弄好所以便向张飞提出要宽限时日,可是听过张飞不仅没有宽限时日还把他们各打了50鞭,并说两人若违了时限便斩首,范、达两人便利用张飞经常醉酒在晚上把了杀了,然后逃去了吴,而当刘备一听到张飞的军营都督有紧急事情上报时,就猜到是什么事情了。刘备说:“噫,飞死矣!”

刘备听说张飞的军营都督有紧急事情上报时,就猜到是什么事情了。刘备说:“噫,飞死矣!”

以下为史料:

(张达)初为蜀车骑将军张飞部下末将。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飞命疆与张达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二将乞延期,飞怒,叱武士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鞭毕,以手指之曰:“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当日,二人与夜中杀飞取头奔吴。

关于南瓜的成语故事?

瓜田李下guā tián lǐ xià

[释义] 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语出] 《北史袁聿修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正音] 瓜;不能读作“zhuǎ”。

[辨形] 瓜;不能写作“爪”。

[近义] 瓜李之嫌

[用法] 常常构成“有……之嫌”的格式;故有“瓜李之嫌”的说法。一般作主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关于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

成语“熟能生巧”源于宋代射箭高手陈尧咨的故事。

陈尧咨因箭术精湛而骄傲自满,一天在练习射箭时,有一个卖油的老头看到他的表演,只略略点头而已。陈尧咨不高兴,问老人对他的箭术怎么看。老人回答说:“你的箭法还算可以,但并没有什么奥妙之处,只不过是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了更加不高兴,老人便拿出一个葫芦,在葫芦口放上一枚铜钱,用勺子舀了一勺油,高高地举起倒了下去。倒下去的油像一条线一样穿过钱眼而过,金部流进了葫芦,而铜钱上一点油也没沾上。老人说:“干任何事都一样,熟能生巧。” 意思是做事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做得更好。

关于红的成语故事?

红男绿女、红灯绿酒、红光满面、红杏出墙、红不棱登、红装素裹、红得发紫、红紫乱朱、红尘客梦、红腐贯朽、红颜薄命、红日三竿、红衰翠减、红情绿意、红叶题诗、红叶传情、红粉青蛾、红白喜事、红绳系足、红旗报捷、红丝暗系、红颜白发、红豆相思、红叶似火、红瘦绿肥、红炉点雪、红飞翠舞、红旗招展、红颜暗老

砌红堆绿、青红皂白、红日三竿、红紫乱朱、绿惨红销、红腐贯朽、万红千紫、红衰翠减、脸红筋暴、驻红却白、软红香土、暮翠朝红、艳紫妖红、刻翠裁红、红粉青蛾、花无百日红、披红挂彩、穿红着绿

关于冷静的成语故事?

平心静气”原作“平心气”。心,指心情。气,可指脾气,也可借指态度。心情能保持平和,脾气自然就会控制得当,态度也会冷静。

据《韩诗外传.卷二》载,孔子的高徒宓子贱接受鲁国国君的任命,到单父这个地方担任县令。在任期间,他很少外出,而且常常悠闲地弹琴自娱,但是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前任县令巫马期见了十分讶异,因为他在任时,为了治理政事,可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日以继夜的工作。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子贱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能任用人才,你却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广任人才,许多人一起分担工作,自然轻松悠闲得多;凭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当然就会很辛苦啊!”后人评论宓子贱的作法,说他是让自己的身体闲散,但是注意力与心思却很集中,以平和冷静的?和脾气来处理政务,其下百官自然能随之条理分明地治事。

所以,做事时一昧地埋头苦干,事必躬亲,不如先做好全盘规画,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贱“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后来“平心静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关于周长的成语故事?

周三径一

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3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用计算机算出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上亿位应该是《周髀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