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程门立雪”的历史由来及解释

程门立雪,旧时指学生恭敬受教,现多指尊重师长;比喻虚心求教或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这个典故被记载在《宋史·杨时传》中,“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杨时四十岁了依然保有对知识的渴望,大雪天和同学游酢前来拜访老师程颐,他们在门外看见程颐睡着了就站在原地等待。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厚了。

image.png

  这个典故广为流传,杨时身上谦逊好学、尊师重道的品格也被人们所称赞并学习。但是现在说到程门立雪,人们往往会想到作为师长的程颐,很少能想到杨时,这固然和“程朱理学”声名远播有关,但如果让杨时这样一个同样对理学有巨大贡献的人在故事中逐渐边缘化也未免可惜,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同样才学出众的理学顶梁柱。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官吏。杨时少年时就表现得十分的聪明,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当时知道他的人都称他为“神童”。他幼时先读的是佛学,到了少年时便开始攻读儒学,仅仅十五岁,他在邵武游学就有不小的名声。到二十一岁,赴礼部考试后补太学生。

  归乡后,他仍然在含云寺读书讲学。一直到熙宁九年(1076),高中进士。中进士后虽然被委任,但他却称病没有赴任,而是专心研究理学,写出了著名的《列子解》。

  五年后,元丰四年(1081),杨时出任徐州司法。后来因敬佩程氏二兄弟,于是专门投于程颢门下,专心研习理学,与程门立雪中的提到的游酢和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程颢十分喜爱这个学生,称赞道:“杨时学起来最为轻松,一点就通。”当程颢的弟弟程颐从涪陵讲学归来,听程颢提起杨时的故事,也表示赞叹:“现在就如此自信,以后谁能够超过他呢?”元丰年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学者研究佛学,但杨时却钟情于理学,所以程颢还有感而发:“现在做学问的人都泛泛空谈佛道,只有杨时和谢显道有长进!”

image.png

  待到杨时学成离去之时,程颢内心既有不舍,也有激动,目送自己的学生远去,他就有感自己的学说将在南方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但是恩师程颢却没能亲眼见到那一天,元丰八年(1085)程颢去世。杨时听说老师程颢去世消息后悲痛万分,可他在任上不能随意出行,于是便在寝门设灵大哭,并作哀辞。这时的杨时,思想刚刚转入道学,恩师突然溘然长逝,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元祐八年(1093),杨时虽然在理学上已经很有成就,但是仍然谦虚好学。他四十岁左右依然选择投入伊川书院程颐,也就是他的上一位恩师程颢的弟弟门下。程门立雪也是在这一时段发生的,不过这个典故除了是杨时虚心求教,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的程颐被贬被排挤,处境其实很艰难,外界流言蜚语都在中伤他,杨时和游酢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有了这样的行为。

  绍圣元年(1094),杨时赴浏阳任知县。在任四年恰逢一次饥荒,于是他大施仁政,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百姓也十分爱戴他。

  崇宁五年(1106)他到了浙江余杭做知县,在这里他看见了王朝的腐败,官员的丑恶嘴脸,帝王的穷奢极欲。当时奸臣蔡京、童贯等人阿谀奉承,为了迎合徽宗的喜好,大肆搜刮民间的奇珍异宝,要建一座龙德宫。仅是苏杭应奉局,用来运送奇花异石的船只就足足两千四百多艘。不仅四处搜刮,这些官员还一级级盘剥百姓,敲诈勒索,百姓们没碰到天灾反而被人祸害得倾家荡产。杨时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在所著的《余杭见闻》中直言:“上至朝廷勋贵,下至州县官吏,整个天下没有欺上瞒下的,朝廷已然是无可救药了!”

  他还记录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天下的百姓都不愿意去服工役,为了逃避选择拿钱来代替,但是这些钱也并没有交到国库,反而是进了这些贪官污吏的腰包。运送花石纲对官员们来说是肥差,谁都想分一杯羹,皇上也试着下诏阻止,但是没有用。他直言:“书上的墨还没有干,而运送花石的船就已经首尾相接了。”国不是国,官不是官,民不是民,长此以往国家必然倾覆。

image.png

  后来金人越来越强大,一路南下,但是朝廷的主和派更是变本加厉。杨时甚至公然痛斥蔡京等人“用事二十余年蠹国害民,国家几乎将近崩溃,人人都为之不齿。”还主张要诛杀童贯这类国之蛀虫,但是昏庸无能的皇帝根本听不进去。最终,积弱已久的北宋还是灭亡了,靖康之耻成了每个人心头的一道疤。

  虽然后来南宋建立,杨时也被朝廷重用,但是在建炎四年(1130),他就以年事已高为由告老还乡。朝廷给了他很高的待遇,但是他依然节俭朴素,并且鼓励儿孙也这样做。写诗云:“敝裘千里北风寒,还忆箪瓢陋巷安;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缘三釜慰亲欢。”

  南宋绍兴五年(1135),杨时辞世,享年83岁。杨时的一生都处在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中,北宋南宋的更替,理学佛学的兴衰。他以君子之风坚守自己的内心从未更改,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学术上,他都有不小的功勋。尤其是在理学一道,他是二程与朱熹之间的过渡人物,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朱子理学,朱熹也赞扬他“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