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历史战役介绍 三国历史中的战争 AD220-AD280

宛城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张绣
   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张绣遂用贾诩之计成功偷袭了曹军,导致曹操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兵马损失惨重。

   易京之战:
   作战双方:公孙瓒 袁绍
   袁绍北上,于幽州易京于相会,爆发易京之战,公孙瓒不敌,最终勒死儿女和正室,自己焚火自尽,将幽州拱手相让于袁绍,袁绍占有幽、冀、并、青州,于第二年发动袁曹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命颜良文丑为大将,沮授为谋士,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由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曹操同乡)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

   长坂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刘备
   发生于中国三国时代,地点在荆州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曹操自得到荆州之后,一路向南,直逼新野,刘备不战而逃,曹操派轻骑兵一日一夜三百里,于长坂追上刘备并大败刘备。

   赤壁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刘联军(孙权 刘备)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南下夺取荆州,刘表病死,次子刘琮即位,但被蔡瑁、蒯越等人煽动,献出荆州,曹操得其船步兵数十万,休息三个月后,又南下,妄图歼灭江东孙氏政权。而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史称“孙刘联军”。而后,曹操接连中计,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败,狼狈逃回许昌。从此,曹操的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展到江东

   潼关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马超
   扫荡马超、韩遂等西凉豪杰,巩固了后方势力,马超逃至汉中。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北方。 

   合肥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
   吴魏之战,结果守将张辽奋战,使得孙权大败,自己险些被俘虏,而曹操以后就没有到过吴地了。

   濡须口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
   在合肥之战之后的曹操孙权之战,结果曹操在濡须口打败了孙权。

   夷陵之战:
   作战双方:刘备 孙权
   由于刘备的错误行动,使得被陆逊火攻,使新兴蜀国国力大衰,且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诸葛亮姜维北伐
   作战双方:诸葛亮/姜维 司马懿/邓艾、钟会
   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同时导致蜀汉国力消耗,间接导致蜀汉亡国。

   魏灭蜀之战:
   作战双方:司马昭 刘禅
   因蜀后主刘禅的腐败无能,未经抵抗就使得蜀汉灭亡。而在战后,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战乱中被杀。

   晋灭吴之战:
   作战双方:司马炎 孙皓
   晋灭吴,孙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西晋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