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8日凌晨1点,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地区击败隆美尔的第4天,英美联军开始了他们的“火炬行动”。火炬行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首次展开的联合军事行动。此时,美国军队占多数的10.7万余名官兵,即将开始他们在非洲大陆的登陆计划。
首先,他们要在分布于1500千米的9个沿海地点寻求一个立足之地。其次,他们将接管法属北非最大港口城市中的3个: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城。随后,他们将全速挥师东进,争取抢在轴心国部队以前,攻入突尼西亚,占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这个港口是与德军在南欧的军事基地距离最近的港口,所以占领它对盟军是特别重要的。
由于盟军所要接管的3个城市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城相距太远,盟军的大部队不得不分散成3支特遣分队:西部、中部和东部船队。西部分队的目标地是卡萨布兰卡。在西部分队驶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潜伏在直布罗陀地区西班牙一侧的德国间谍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希特勒,但在希特勒看来,这只不过是一支受到严密保护、开往马耳他岛的运输队,并没有加以重视。
11月7日,当隆美尔的军队撤向利比亚后,希特勒突然意识到,盟军船队确实是在非洲沿海地区,他们的登陆城市很可能就在利比亚港口城市班加西和的黎波里。盟军在这两个地方故意策划的佯攻,更使得希特勒对自己的主观臆想深信不疑。这样,德军暂时对盟军还构不成威胁。
“火炬行动”的策划者们心里清楚,给他们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制造障碍的将是法国人而不是德国人。法国的抵抗会到什么程度,这是“火炬行动”的策划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后,罗斯福把与法国进行接触的任务交给了美国驻维希政府的使节罗伯特·D.默菲。罗斯福总统曾秘密委任默菲作为他在北非的私人代表。在盟军进攻北非前两个月,他曾秘密到达伦敦会见盟国远征非洲的司令艾森豪威尔,把非洲的情况大概做了一下介绍。
此外,他还对盟军可能受到的待遇作了两种猜测:如果法国人认为“火炬”计划是美国方面的军事行动,他们就不太可能作出抵抗,理由是法美之间的传统友谊一时还难以消失;但是,如果他们认为“火炬”行动完全是英国人的事,他们很可能会进行顽强抵抗。此外默菲还向艾森豪威尔提到了法军中可能倾向于盟军的人物:亨利·吉罗将军和五星级海军上将杰恩·弗朗科伊斯·达尔朗。此后,他利用外交官的身份广泛交游,细心查证军方官员和有影响的士绅阶层内心深处的情感倾向,估量各种反维希和反纳粹地下组织对于盟军的潜在价值,推测那些阿拉伯民族主义分子究竟是敌是友。
由于登陆计划的制定者们过分注重保密,直到登陆前4天,默菲仍被禁止将计划细节通知亲盟国的法国地下组织,因此减少了盟国本可以绝对信赖的一支法国支援力量协调行动的可能性。在盟军发动登陆计划的前一天,默菲就在阿尔及尔城。在得知盟军已经开始登陆的消息后,他为了让法军和盟军之间的冲突减到最低,经过慎重考虑,他把盟军登陆的消息告诉了法属北非地面部队的总司令朱恩将军。
最后,这位精明的海军上将两面下赌,一方面发电报给贝当元帅,寻求指示。另一方面,他想先看看盟军的实力和士气再作最后的决定。幸运的是,盟军的登陆部队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受到一些阻碍,但进展还算顺利。下午3时左右,盟军已经占领了俯瞰阿尔及尔城的制高点。在达尔朗海军上将的批准下,朱恩将军安排了一个停火仪式。11月8日早晨7时,离登陆开始还不到20个小时,美军就占领了这座美丽的地中海滨港城。
在奥兰登陆的盟军可没这么幸运,驻守在那里的法军进行了顽强抵抗,直到11月10日午后才最终投降,这一时间距首批部队登陆上岸已有48个多小时了。
应该说盟军此时倒还算顺利。然而,盟军在攻占卡萨布兰卡时,却遭到了发动进攻以来最顽强的抵抗,那里的驻军拥有强大的舰队。盟军遭遇了重大损失。担任攻占卡萨布兰卡战役的盟军将领是巴顿将军。11月10日,巴顿收到艾森豪威尔的电报,电报称摩洛哥两个最边远的进攻目标莎菲和里奥特港已经被盟军占领,艾森豪威尔督促巴顿加速攻占卡萨布兰卡。
为了加快时间结束战斗,巴顿在没有与北非盟军最高司令商议的情况下,就制定出这样一个计划:在次日天明时即对卡萨布兰卡进行空中、海上轰击,随后旋即展开地面攻势,迫使城中守军缴械投降。但是,他的计划还没有实施,法军就于11月11日清晨6时48分,宣布投降了。
原来,11月10日早晨,达尔朗海军上将签发了一道普遍适用于驻北非各处法军的停火命令,这使得盟军与法军突然之间化干戈为玉帛。达尔朗在这次同盟国的交易中得到的好处是被任命为法属北非高级行署专员,负责管理行政事务,而他手下的吉罗将军则成了法国地面部队和空军的最高指挥官。
由于登陆取得了成功,盟国上上下下信心倍增。他们指望从阿尔及尔出发,用2个星期的时间向前推进720千米,胜利抵达他们在突尼西亚境内的两个主要目标: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但是盟军现在必须和时间赛跑,如果在11月底之前,盟军不能占领突尼斯,他们不仅要面对当地连续四五个月的阴雨天气,还要面对正在大批赶往非洲的德意轴心国部队。
此时,希特勒已经逐渐意识到地中海战区的重要性,如果盟军攻陷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他的大将隆美尔的部队就有可能被完全吃掉。更为重要的是,这两座城市海港、机场设施配备齐全,而且坐落在地中海一侧、直布罗陀以东“最狭窄处”,如果盟军打算沿着南翼打击希特勒最薄弱的“欧洲堡垒”的话,这里将成为最好的跳板。于是,当盟军方面正在为攻占奥兰和卡萨布兰卡而与法军打成一团的时候,轴心国正往突尼斯和比塞大港调兵遣将,以加强这两个港口城市的防御。
希特勒的目标是到11月底,驻守在这里的军队数量要达到大约1.5万人。
在盟军方面,为了防备希特勒动用空军,从西班牙朝着盟军的后面进攻,西路和中路分遣队被留下来加强后方保护,担任此次突击的主要是英美装甲部队和东路分队的步兵。由于盟军对于德军在该地驻守军队的实力估计不准,导致盟军向突尼斯的进攻屡屡受挫。
12月2日,担任突击指挥的安德森将军不得不向盟军司令部请求停战休整,因为在将近一个月的进攻中,盟军前线已接近弹尽粮绝,士兵也疲惫不堪。蒙哥马利同意了安德森的请求,但这个休整期拖得太长了,以致盟军失去了进攻的良机。突尼斯开始进入雨季,盟军的坦克部队可谓寸步难行。到12月底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下达了暂时中止突尼斯战役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