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是哪个朝代的人

武王伐纣是哪个朝代的人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战役,但武王伐纣是哪个朝代呢?具体时间一直扑朔迷离。有据可循的时间是在商朝的末年,也就是公元前1057年左右。

武王伐纣周武王画照

武王伐纣周武王画照

纣王,商朝的第三十二位帝王之子,又称“帝辛”。 据史料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膂力过人。他也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扩展到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是古代统一中国的先驱。后当商纣王在讨伐有苏部落是得到一绝世美女,从此纣王就沉迷于酒色之中不问朝政。整天沉于酒色,自此商朝的势力逐渐衰落,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就在这时各诸侯都劝说周武王讨伐纣王的机会已到,再加上周王姬发的父亲姬昌与商纣王之前埋下的仇恨的种子,于是武王就起兵攻打岌岌可危的商朝。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是公元前1057年,以西周部落为主的联军起兵反商王帝辛(纣),最终导致商朝灭亡的一场战争。《淮南子.兵略训》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公元1910年哈雷彗星的出现和回归地球的周期逆推40次回归过近日点,发现在公元前1057 年,哈雷彗星正好回归地球,其天象恰好与《淮南子兵略训》记载符合。

然而我国具有准确历史记载的史事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的历史事件都是后人经过推算得到的。所以武王伐纣是哪个朝代的问题,一直没有最权威的最准确的答案。记载武王伐纣的《牧誓》开篇曰:“时甲子昧爽”,无明确的年代。因此,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成了后人的一个未解悬案。

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简介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

武王伐纣地图

武王伐纣地图

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季历被封为“牧师”。因位高权重遭很多人的妒忌,最终导致季历被软禁绝食而死,从此周与商之间就埋下仇恨的种子。季历去世后,其子姬昌继位。

纣王野心很大,不断的侵略弱小部落。当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时,有苏部落就献一美女妲己。帝辛本来就喜好喝酒,得到妲己后,对妲己言听计从。整日都在沙丘花园中饮酒作乐,还发明酒池肉林。使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渐渐的就有诸侯开始背叛他。而此时的姬昌推行仁义,士人纷纷投奔他。后有商臣对帝辛进谗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于是帝辛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周臣献给帝辛大批财宝与美女,才赦免了姬昌。姬昌回国后积极筹备翦商计划,广罗人才,国力日渐强大,诸侯都说:“西伯当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此时的商帝辛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但是商军正在进攻东夷,常年的对外征战以及残暴统治,已使商朝民怨四起。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姬发遵循文王姬昌的遗业,韬光养晦、励精图治。

而纣王日益昏乱暴虐,周武王十一年,帝辛杀王叔比干,囚兄长箕子,大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渐渐成熟,于是向所有的诸侯宣告说:“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讨伐。”

武王伐纣的故事简介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最终因为武王伐纣而走向灭亡。商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商纣王统治期间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宠幸爱妃妲己;在政治上不仅横征暴敛,还发明“炮烙酷刑”对待反抗之人。这样的暴戾统治怎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