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平津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我们都知道平津战役是解放军以3.9万人牺牲为代价,歼灭和俘虏敌军52万。从而拿下此次战役的战局,解放了圈华北,但是,你可知道平津战役的背后有何军事意义以及政治意义吗?解放全华北后全国的战局又是如何的?带上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解析平津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平津战役发生在辽沈之战后,淮海战役即将胜利前,可以说这是最后的一场硬仗。而此次战争可以说是一场是军事力量与政治力量之间的相互争作用,是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同时并举。以下是平津战役的军事意义。

  平津战役的军事意义

  津战役在发动初期就呈现出战争与和谈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毛泽东及时制定了立足军事斗争、 争取和平谈判的总体方略,坚持边打边谈、以战促和的方法,把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有机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瓦解敌人营垒,展示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丰富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的三种方式,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平津战役开始以后,我军首先对傅作义集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将这只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然后按照毛泽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敌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

  天津解放后,北平守敌25万人陷于绝境。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央军委决定继续同傅作义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通过谈判,傅作义接受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

解析平津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平津战役的政治意义

  在64天的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完整的把傅作义的部队留在了北方,还使得北平和平解放,免受炮火打击。平津战役中,解放军付出3.9万人的伤亡,消灭改编了国民党军队52.1万人,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捷啊。

  此次战争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同时更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

  以上是小编就平津战役的军事及政治意义一事所做的相关解说,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与平津战役相关事迹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