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天时地利 天气改变了哪些历史(2)

  几周之后,拿破仑抵达了莫斯科,却发现莫斯科已是一座空城。俄国军队离开前,纵火烧掉了任何对随后可能赶到的法国人有用的东西。大火连续烧了3天3夜,沿途的一切俱为灰烬。等火最终熄灭下来时,拿破仑三分之二的胜利果实已经化为乌有。在拿破仑清楚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无意投降后,他于10月18日下令撤退。

  到了11月25日,拿破仑带着仅剩的5万人,来到了贝尔齐纳河。经过一整夜不停地工作,到11月26日早晨,“大军”终于可以过河了。随着气温的骤降,又有一些士兵抵御不过寒冷而死亡。他们的尸体散落在街头。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据说那些垂死绝望的士兵洗劫了当地医学院,搜寻保存的人体器官来吃。

  挺进俄国的60万大军,最后只剩下3万人回到法兰西。被遗弃在俄国的还有16万匹马及法兰西“大军”的所有800门大炮。

  俄国的胜利被认为是拿破仑王朝灭亡的开始。

  

  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

  当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时,他并不是不了解拿破仑的教训,只是选择了忽略这个事实。他推断,斯大林一直会因为他们两国之间的互不侵犯协议而感到放心,进攻苏联只需要一场短时间的会战,跟苏联的冬天无关。

  1941年至1942年的冬天应该是温和的。知名的德国气象学者弗朗茨·鲍尔向希特勒做了如此的保证。行动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以“多特蒙德”为单一代号。

  1941年夏天很干燥,气温上升到令人烦闷的40℃。当时苏联铺设了路面的道路很少。太阳烤干了大地,德国坦克扬起尘土,阻塞了散热器和空气滤净器。尽管如此,第一阶段对德意志而言仍是大获全胜。他们迅速长驱直入,深入到苏联内地,7月便跨过了到莫斯科三分之二的距离,并俘虏300万名苏联军人。开战前两天,苏联损失了两千多架飞机,随后两周内,苏联军队就损失了74,785人。在某些地方,德军不到一天便挺进80公里。

  8月下旬,德军战果辉煌,希特勒下令手下将领停止向莫斯科前进并转向乌克兰,这次耽搁给德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尽管气象学者警告过希特勒要注意秋天的泥泞期,但是他没有听进去。10月2日,希特勒下令重新进攻莫斯科,紧接着,德军就遭遇到泥泞了。

  坦克的车轴陷入泥泞中,致使坦克每前进一步都变得蹒跚且耗损相当能量。泥土路变成无法通行的沼泽,甚至连砾石路面的道路也往下陷。当然,苏联军队也必须面对泥泞,但是苏联坦克的履带要比德军的宽,而且与地面的间隙也较大。加上他们是打防卫战,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太过依赖部队快速调动。

  地面变成了浑身湿透的“复仇者”,报复着德军,直到11月带来了冰冻严寒,德军才得以继续朝莫斯科挺进。12月1日,第六装甲师团来到了距离克里姆林宫24公里的地方,但是当天夜里,气温陡降至零下40℃。在这样的环境下,枪支的撞针碎裂,机关枪冻结,炸开的炮弹因白雪而受潮。穿着夏季制服的德国军队饱受冻伤之苦,道路则被白雪封住了。

  1943年2月2日,德军终于被迫投降。战役的代价难以言喻。原先进攻斯大林格勒的33万名德军当中,9万人被俘;其余全都倒下——有些战死,但是大部分死于饥饿、疾病及严寒。在俘虏当中,有2.5万人踏着深及脚踝的雪地在长途跋涉到西伯利亚监狱的途中死亡。而能够活着到达西伯利亚监狱的人当中,只有2500人回到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