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徐庶和诸葛亮谁更厉害(2)

第二日,两军对阵,王朗上前问:“你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回答:“在下正是诸葛孔明。”

王朗欠身说道:“早就听说诸葛先生的大名了,今日见到先生真是王某的荣幸。我相信先生是个识时务的人,为何要无故出兵,侵犯我国边界?”

诸葛亮说:“我这是奉诏讨伐奸贼,怎么能算出师无名?”

王朗说道:“朝代的兴旺更迭本来就是自然法则,天下本来就是归有德之人。”

诸葛亮说:“曹贼篡夺大汉江山,霸占中原,还敢称是有德之人?”

王朗说道:“自从灵帝、桓帝以来,黄巾军猖狂,天下大乱,生灵涂炭,魏武帝扫除霍乱,得到民心。曹魏的天下不是用权势得到的,这是天命。而魏文帝更是仁德,天下归心,这是天命,也是民意!先生的奇谋可与管鲍相提并论,怎么能做这种有违天理的事情?更何况,你们小小蜀国要想攻打我魏国,简直是以卵击石。如果先生识时务,不妨投降于我,以先生的才智,定会封侯拜相。”

诸葛亮在车上大笑,说道 “我还以为你这个汉朝元老大臣会有什么高谈阔论呢?自从灵帝、桓帝以来,汉室衰微,宦官霍乱朝廷,除了黄巾军,还有董卓、李厥、郭汜为祸朝廷,民不聊生。朝廷之上,都是些废物官员。使得汉室的江山变为废墟,百姓苦不堪言。国难当头,王司徒你做了什么?王司徒的生平,我诸葛亮也有所耳闻。你们世代居住东海之滨,因为孝廉进入朝廷当官。你本应该辅佐君王,治理朝政,安汉兴刘。现在反而帮助奸贼,合谋篡夺汉室江山。实在罪恶滔天,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都恨不能吃了你的肉,扒了你的皮。幸亏天意不将汉室赶尽杀绝,昭烈皇帝继承并统一西川。我如今奉继位的君王的旨意,兴兵讨伐贼寇。你这个阿谀谄媚的臣子,应该缩头缩尾藏起来,暂且求温饱,你怎么还有脸在阵前,狂妄地称这是天意。你这个白头发的老匹夫,白发苍苍的老贼,你不久就要下黄泉了,你有什么脸见24帝?老贼还不快退下,叫反臣来与我共决胜负。”

王朗听完之后,满腔气愤,大叫一声,就撞死在马下。

关于诸葛亮放孟获歇后语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七擒孟获画像

诸葛亮七擒孟获画像

欲擒故纵这个词是广为流传的,它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故意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抓住。擒:捉;纵:放。这样的解释正好印证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完美地将故事与军事技巧融合。

那么这个故事主要讲的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首先,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发生在蜀汉建立之后,当时由于刚刚建立的蜀汉需要北伐,然而,南蛮入侵,命令孟获前来侵犯蜀国。这时,诸葛亮作为当朝的宰相,军师当然要出马,为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他主动请求去收复孟获,平定南蛮之乱。诸葛亮,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不会和孟获硬碰硬的蛮干,而且还是在孟获得到民心的基础上,所以他设法生捉孟获,他了解孟获,所以,这场战役果然如此,诸葛亮活捉了孟获。然而对于孟获来说,他并不服劲儿,便扬言道:若放掉他,重新来战,他肯定能成功。诸葛亮早已有对应的办法,于是就放掉孟获。

就这样,孟获被七擒七纵,最后,心服口服的归顺于诸葛亮,欲擒故纵便从此而来。从此以后,欲擒故纵便是一个用在军事上的妙计。同时,欲擒故纵也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讲究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不在于攻击,而是典型的攻心之计。

直到现在,在各个江湖中都流传着“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的传说,因为在每个领域,都需要能够做到审时度势,善于攻心。比如,爱情。这是现在的男男女女们在爱情中常用的手段,用到恰当的地方,便是成功。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