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3)

虽然姚崇做出了很多政绩,但是他对自己的子女的管教很成问题。他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姚彝、次子姚异和幼子姚奕。其中他的长子和次子虽然在朝中担任要职,结果非但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反而徇私枉法,大肆收敛财富,引起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而他的幼子虽然不像前两个儿子那么贪财,不过也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功绩,政绩平平。

看来个人的成才主要靠的还是自己,先天的条件再好还是要自己努力才会取得一番成就。

姚崇做过哪几朝的宰相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公元721年,字元之,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他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雄才大略,勤勉有为,为唐朝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他的一生中,总共经历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五位帝王,担任过三次宰相的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姚崇剧照

姚崇剧照

姚崇第一次担任宰相是在女皇武则天在位时期。姚崇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姚懿曾经担任过嶲州都督的职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和自身的努力下,他对军事方面非常熟悉,这时契丹人造反,姚崇及时处置,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亡,经过这件事之后,武则天觉得他是一个可用之才,于是提拔他担任了宰相的职位,但是后来因为他反对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武则天的宠臣派人去定州建造寺庙而被贬为司仆寺卿。

第二次担任宰相是在武则天晚年时期,朝中大臣们联手铲除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之后,姚崇随即官复原职。但是担任了宰相没多久,他因为在见到被废黜的武则天时激动大哭而惹得唐中宗不满,他又被贬为亳州刺史。

第三次任宰相职位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后。玄宗早就听闻他的才能,于是便邀请他再次出任宰相,姚崇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要求皇帝采纳才肯做宰相。这十条良策主要是从稳定政局、整顿官吏和改革财政三方面来治理朝政的举措,玄宗听了之后自然是欣然接受,从此姚崇尽心辅佐玄宗,帮助他开创了唐朝的又一个盛世——“开元盛世”。

纵观姚崇一生三次担任宰相又三从被贬,可以看出他的仕途也不是那么顺利,但是这掩盖不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深远智慧,他依然是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