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土耳其介绍

目录导航:

  1. 土耳其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2. 土耳其介绍
  3. 奥斯曼土耳其简史
土耳其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土耳其人系西突厥的混血后裔。7世纪西突厥灭于唐后,其中乌古斯部塞尔柱人自中亚迁至西亚、欧洲,同当地波斯人结合。

奥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奥斯曼帝国。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至16世纪和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时期达到鼎盛,统治区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瓦解,遂遭欧洲列强殖民侵略。

1919年,在凯末尔领导下开展民族解放武装斗争,推翻封建王朝,击退外国侵略,于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土耳其介绍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

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16世纪~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19世纪时国力开始衰落,1914年8月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战后帝国解体。1919年,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击退外国侵略者。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土耳其地跨亚、欧两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

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与美国保持传统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和二十国集团的成员。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土耳其共和国简称土耳其,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邻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希腊和保加利亚,濒地中海、爱琴海、马尔马拉海和黑海 海岸线长达7200公里,陆地边境线长2648公里。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内陆为大陆型气候。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国土总面积78.36万平方公里。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人口约369万,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铁路和空中航线通向全国各地

奥斯曼土耳其简史

奥斯曼帝国(1299年 —1923年 ),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统治者为起源于中亚突厥游牧部落的奥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时定都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伴随着向外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传播。在15至19世纪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盟主。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