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是哪个民族 北魏为什么叫北魏

目录导航:

  1. 北魏孝文帝是哪个民族
  2. 东汉魏晋的由来
  3. 北魏对抗的北方民族叫什么
  4. 汉族为什么要叫汉族
北魏孝文帝是哪个民族

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叫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位皇帝,是一位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他将都城迁到洛阳后改名元鸿,河南洛阳人,献文帝的长子,母亲为李夫人,他被称为鲜卑族少有的千古一帝,他最大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汉化改革,像隋朝的杨广,唐朝的李渊都有鲜卑族的血统

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明太后临朝执政。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494年,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史称“太和改革”。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宫,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孝文帝:一个鲜卑族人,偏爱汉族文化

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魏是这一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强大的草原民族鲜卑族建立起来,草原民族骁勇善战,但治理国家的能力却不怎么样,经常与汉族的百姓发生冲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让北魏的统治者们操碎了心,而孝文帝,拓跋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上了皇帝。

东汉魏晋的由来

1.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是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

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及曹家父子政权。

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东晋时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2.三国时期,通常以魏朝为正统,晋朝是继承魏朝的,分西晋和东晋,所以又叫两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皇室成员在南方重建晋朝,这就是偏安的东晋。东晋在420年被篡后,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北方被鲜卑拓拔氏建立的魏国所统一,北魏后来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且分别被北周和北齐取代,它们统称北朝。

北魏对抗的北方民族叫什么

与北魏对抗的北方游牧民族是柔然,北魏君主认为柔然像虫子一样,就给柔然改名为蠕蠕。

柔然本是鲜卑的一支,在慕容、宇文、段和拓跋等鲜卑诸部先后南下中原,与匈奴、羯、氐、羌诸族争霸时,柔然留在了草原上。在拓跋氏鲜卑建立北魏后,对这个从事游牧的同族也丝毫不敢大意。北魏皇帝拓跋焘曾亲率大军讨伐柔然,迫使柔然不敢南下,北魏还在边境设立了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来抵御柔然。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六镇的地位急剧下降,最终在孝明帝时,爆发了六镇军人起义。为了镇压起义,北魏统治者除了使用契胡骑兵外,还放柔然进来相助。最终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丞相高欢与柔然成功结盟。西魏的宇文泰在与柔然结盟失败后,派出使者秘密潜入草原,在阿尔泰山找到了以狼为图腾、会冶铁,有本民族文字的突厥。之后宇文泰和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达成了盟约。但土门并没有马上和柔然翻脸,还出兵帮柔然平定了铁勒反抗。在吸收了铁勒余部后,土门派使者去向柔然可汗阿那瓌求婚,阿那瓌大怒,派人对土门说“你不过是我的锻奴,怎敢和我家联姻?”土门大怒,拔刀砍翻了柔然使者,然后向西魏求婚,很快西魏公主就来到了突厥牙帐,接着土门就率突厥军在怀荒北大破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瓌也自杀了。之后一些柔然被突厥吞并,一部分被北齐和北周消灭了。

另外一部分柔然向西逃亡,来到欧洲后,柔然首先把退到伏尔加河流域的匈人余部打败,然后驱赶着斯拉夫人继续西进,在新可汗伯颜的率领下,在匈牙利平原上建立了柔然/阿瓦尔帝国,凭借着拥有马镫的重骑兵,柔然一度在欧洲纵横无阻。

伯颜死后,新的柔然可汗联合了亚洲的萨珊波斯帝国,趁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远征亚洲,包围了君士坦丁堡。结果拥有先进攻城装备的波斯人被分隔亚欧大陆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拦住了,善于野战的柔然骑兵被环绕君士坦丁堡的提奥多西城墙挡住了。柔然可汗试图用小船突袭城墙薄弱的金角湾,结果柔然船队被拜占庭海军的大战舰和海战王牌“希腊火”燃烧剂消灭了,柔然被迫退兵。

之后柔然开始衰落,最终被法兰克的查理大帝率领着骑士消灭了。

汉族为什么要叫汉族

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

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别称“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等。

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现代则有龙的传人等称呼。

“汉人”的称呼起源于汉朝,意为汉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变为中国人的代称。后来,“汉人”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过历代各族之间的杂居、融合,许多民族加入汉人的行列。到中华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现在占全国总人口的93.3%。

汉族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及至汉中王刘邦收纳六国起义部队,不论燕赵韩魏齐楚,只要是反秦的,皆为汉统一战线,自此形成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