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郑成功为什么叫国姓
- 山东郑姓的起源和传说
- 郑姓是从何而来的
- 郑和为什么被称为国姓爷
- 为什么郑和、郑成功被明朝皇帝赐姓“郑”,而不是“朱”
- 姓氏郑的起源
- 郑姓的由来
郑成功,原名郑森,后来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所以称为国姓。
郑成功最主要的功绩是收复了台湾。有趣的是他还有一个英文名:“Koxinga”。也就是“国姓爷”的谐音
郑成功之所以叫国姓爷,是因为他被南明隆武帝赐国姓朱。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因为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为人所熟知。郑成功年轻时候和父亲郑芝龙一起在南明隆武帝手下效力。隆武帝非常喜欢郑成功,就赐郑成功朱姓,因为明朝朱是国姓,所以人们通常才称呼郑成功为国姓爷。
郑成功被赐予姓朱,明朝皇室是朱姓,所以为国姓。郑成功也叫朱成攻国姓爷!
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郑成功在为隆武皇帝效力的时候被皇帝赐了“朱”姓,在当时郑成功又被人叫为朱成功,由于朱是国姓,很多人称呼郑成功为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只是一个商人,后来他在旅居日本的时候和当地的田氏成了亲,在日本,郑芝龙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郑成功。在郑成功7岁的时候,郑芝龙将自己儿子带回国。
在当时大清已经开始了入主中原的计划,为了让汉人屈服于清人的统治,满清政府在那时选择以剃发令来摧毁汉人的心理防线,由于不服剃发易服的命令,很多汉人都纷纷站出来和清军对抗。在公元1644年,南明永历皇帝将郑芝龙封为了南安伯让其坐镇福建处理当地的对抗清军的军务。公元1645年,郑芝龙又和自己的兄弟将朱聿键推上了帝位。
自隆武皇帝朱聿键上位后,郑芝龙就成为南明中的顶梁柱,在当时,郑芝龙顺势将自己的儿子郑成功介绍给了隆武皇帝,由于对郑芝龙十分满意,当即隆武皇帝就为郑成功赐了“朱”姓,在古代,拥有皇帝的姓氏可谓是最高的荣誉了。
在清兵进攻福建的时候,由于兵力太过悬殊,郑芝龙直接就投降了清军,他的投降也直接导致了南明的覆灭,不过与自己父亲不同的是,郑成功立志要光复明朝。后来郑成功因战事势力而退到了台湾,至今为止,郑成功对于明朝的忠心都受到了人们的称赞,由于有了“朱”姓又对明朝忠心,很多爱戴郑成功的人就会称呼他为国姓爷。
被赐下皇姓朱姓,原姓郑,应叫朱成功。只是民间叫成郑成功。
郑成功的问题就比较复杂,郑成功原名叫郑森,郑成功这个名字不太准确,因为郑森被赐下朱姓的同时,被赐下成功这个名字,所以要么叫原姓名郑森,要么叫被赐姓名朱成功,叫郑成功有些不伦不类的。
郑成功是我们现在人叫他郑成功,在南明时期他叫朱成功,外号国姓爷。严格来说,他应该被称为“郑森”(原名),或者“朱成功”。名“成功”也是跟着国姓一块赐予的,姓郑的时候并不叫成功。我们现在通称“郑成功”,这是清朝人乱叫一气的结果。
朱成功的官方名片就是: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宗人令,国姓成功,从来没有郑成功这个称呼。赐明朝国姓是,隆武小朝廷拉拢郑成功的一个嘉奖,同时还有永历小朝廷,和清政府在拉拢。
隆武帝赐郑成功“朱”姓,赐名“成功”,所以郑成功被民间尊称为“国姓爷”。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后被其父郑芝龙带回福建。明末清初著名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1644年清军入关,一路南下,势如破竹。1645年郑成功跟随父亲郑芝龙拥护南明隆武政权,得隆武帝赐国姓“朱”,赐名“成功”,所以郑成功被民间尊称为“国姓爷”。
郑成功叫国姓是因为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立下了大功,大明皇帝为了表彰郑成功的功绩,赐郑成功国姓,后来人们就称呼郑成功为国姓爷,郑成功是一位爱国将领,在大明朝廷的支持下率兵打跑了台湾的荷兰侵略者,成功收复台湾!
山东郑姓的起源和传说源于改姓而来:
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④、哈尼族改姓郑姓:明朝弘治初年,知府陈晟把《百家姓》中开始两句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姓氏分别让当地的土司使用,哈尼族从此才有了郑氏。后来,一些哈尼族人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汉字“郑”,成为哈尼族郑氏的新成员。
⑤、满族改姓郑姓:满族济礼氏,亦称纪里氏,世居驽宜(今俄罗斯萨哈林岛)、长白山区、占尼河(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郑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郑姓名人:
1、郑成功 (公元1624~1662)
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父平国公郑芝龙降清,成功遁入海岛与父绝。桂王封之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命率师攻闽浙,又大举下江南各地,围南京,祭孝陵,后兵失利,退取台湾作为根据地,仍奉明年号,未几而卒。
2、郑燮 (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少颖悟,读书富于别解,落拓不羁,有狂士之名。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循吏之称。晚年躬耕自食,以诗酒自娱,诗、书、画俱佳,着有板桥全集。
郑姓是从何而来的源于改姓而来:
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④、哈尼族改姓郑姓:明朝弘治初年,知府陈晟把《百家姓》中开始两句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姓氏分别让当地的土司使用,哈尼族从此才有了郑氏。
后来,一些哈尼族人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汉字“郑”,成为哈尼族郑氏的新成员。
⑤、满族改姓郑姓:满族济礼氏,亦称纪里氏,世居驽宜(今俄罗斯萨哈林岛)、长白山区、占尼河(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郑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扩展资料郑姓名人:
1、郑成功 (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
父平国公郑芝龙降清,成功遁入海岛与父绝。
桂王封之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命率师攻闽浙,又大举下江南各地,围南京,祭孝陵,后兵失利,退取台湾作为根据地,仍奉明年号,未几而卒。
2、郑燮 (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少颖悟,读书富于别解,落拓不羁,有狂士之名。
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循吏之称。晚年躬耕自食,以诗酒自娱,诗、书、画俱佳,着有板桥全集。
郑和为什么被称为国姓爷郑和不是国姓爷吧,国姓爷是郑成功才是,郑和虽然下西洋,贡献很大,但是我们一般说的国姓爷都是指郑成功。
为什么郑和、郑成功被明朝皇帝赐姓“郑”,而不是“朱”郑和由于在郑村坝之战立功赐姓郑。而且谁会赐太监姓朱啊。郑成功本来就姓朱。之还称郑成功是满清混淆视听,清灭以后一般人也习惯这样叫了
郑成功不是皇帝,是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姓氏郑的起源郑姓
一、姓氏源流
郑姓源出于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载,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於郑国 ( 在今陕西华县以东) 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於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於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称郑氏。郑恒公就成了郑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
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
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
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 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字"郑虔三绝"。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
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姓的由来“郑氏”的起源和来历:源出于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载,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於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於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於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称郑氏。郑恒公就成了郑姓的始祖。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于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