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宋元时期丝绸之路的变化原因
- 为什么北宋路上丝绸之路中断
- 丝绸之路的局限性
-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 唐朝到明朝古代丝绸之路路线的发展演变特点
两宋时期的航海业大振兴,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由于海上运输的成本低、风险小、运输量大等优点逐步取代了路上丝绸之路
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
从唐朝后期到宋朝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内部乃至全球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导致路上丝绸之路被长期阻断,迫使丝绸之路从陆地向海洋转移,进而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
为什么北宋路上丝绸之路中断不可能,当时长安已经因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颓和气候的变寒失去了辐射中原的能力,还因为五代军阀乱战的原因经济受到极大破坏。
而洛阳也因为隋末大乱和军阀乱战遭到废弃,只有武周和玄宗开元年时人口才达到千万,所以,宋朝无法迁都长安,也无法迁到洛阳。
北宋不同于大唐帝国,可以定都长安,经略西北乃至西域。北宋面临西夏和辽金的崛起,北方多战事,丝绸之路事实上已经无法畅通无阻。所以北宋的陆上丝绸之路确实中断了。
丝绸之路的局限性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
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
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
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不供贡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
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中国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地方诸侯也需海外资源交易以维持统治,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国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项交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到南方,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特别是宋朝商业科技高度发展,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的发明和之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的积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对海洋贸易热忱,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
明朝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衰落。郑和下西洋实质是朝贡性质的航海行为,难以为继无法持久。海禁迫使民间海外贸易转型为走 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 。明清仅有几次有限度开禁都是被动的权宜之策。无政治武装支持的中国海商无力挑战大航海后政治军事商业合一的西方扩张势力,海禁导致中国退出海洋竞争,是近代中国积弱落后的关键。
自两汉时期到大明王朝,约一千五百年的岁月里,丝绸之路一直承担着中国内地与西域、欧亚各国间文化和经贸往来的桥梁作用,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初的西汉,这条路将世界最强盛的四个文明国度紧密相连,从此,中国、贵霜、安息和罗马唇齿相依,经贸交流达到空前繁荣,这个时期,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通畅期。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地缘政治呈分裂状态,丝绸之路虽然依然承担着它作为贸易与文化交流国际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义却弱化了许多。所以,政治环境的变迁,无疑是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时期,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其辉煌一度达到了巅峰,令当时的长安成为举世瞩目的繁华国际大都会。这盛唐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唐代后期,西北地区被少数民族控制,随即五胡乱华烽烟四起,使丝绸之路再次陷入闭塞期,长达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横跨欧亚的蒙元帝国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饱经风霜的丝绸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现繁荣。
明代与西域各国长期交往,那一时期的西方世界已进入工业革命的前夜,航海业高度发达,丝绸之路不再承担其以往的重要使命,因此,从中西交通史的角度来看,此时的丝绸之路已然不复昔日光芒。
唐朝到明朝古代丝绸之路路线的发展演变特点丝绸之路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