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香妃究竟有多漂亮?(2)

 
    这座宫殿的内部陈列更是非常考究:四壁镶嵌精制瓷砖,中间罗列珍贵的珐琅古董,室内挂着价值万贯的绘有西域景物的壁画。居中立着高丈余、宽五尺的大铜镜,四周摆着国之瑰宝、异国奇玩。乾隆对这座宫殿分外垂青,亲自挥笔写了一篇《宝月楼记》。这篇《宝月楼记》的最后写道:“楼之义无穷,而独名之曰宝月者、池与月适当其前,抑有肖乎广寒之庭也。”这几句话,既有金屋藏娇之意,又含有此处为奔月嫦娥的仙客之所在,由此可见乾隆对香妃无尽的眷恋之情了。
 
    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中有一个香妃楼,这无疑是乾隆专门为香妃化妆建造的。那座楼如今也只剩下了几块石头。圆明园管理会为了让游人能够目睹到圆明园的风采,在每座遗址前都画了一幅原型画。据说,圆明园残留的很多石头上都刻有古兰经。在世人的眼里,与其说圆明园是一个历史的残骸,还不如说它是爱情的残骸。
 
    乾隆皇帝虽然已到知天命之年,但他和香妃在一起,似乎焕发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激情。乾隆经常巡幸宝月楼,和香妃对弈下棋,饭酒赋诗,出题对联,有时观赏香妃排演的西域舞蹈。乾隆非常喜欢香妃穿戴维吾尔族服饰。有一天,他射猎归来到了宝月楼,香妃还未来得及换“胡服”和摘下戎帽,乾隆见香妃如此装束,愈发觉得她分外美丽。于是,乾隆皇帝命人请来宫廷画师、意大利著名画家朗世宁给她画了一张胡装戎服像。
 
    乾隆非常喜欢这幅画像,从此一直挂在宝月楼香妃的寝室里。据说现在挂在喀什噶尔香妃墓的那张像便是朗世宁的复制品。乾隆着实热爱着这位香喷喷的美人,无论是南游风景胜地苏杭,还是北巡祖先发祥地的满洲,他都喜欢把香妃带在身边,以香妃所爱而爱,所好而好。
 
    不仅如此,乾隆还在宝月楼专门为香妃设了一个“回回膳房”,专有维吾尔族御厨为她调制各种回味佳肴。在穿着上,她也可以破例保持本民族的服饰。据说,在宝月楼里为香妃制作“胡服”的裁缝工人就有二十多位,侍候她的太监和宫女就多达二十四人。
 
    乾隆皇帝的香妃在幽静清冷的皇宫里,对后宫妃子们为争宠而发生的血腥争斗一无所知。她并不获知女人争宠的意义,不知道争宠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她的异域女人的天生丽质,以及神秘气息帮助了她,美丽使她获得了机会,使她处于一种更加优越和飘逸的境界,人世间琐碎的。而她此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临登宝月楼。在这座名扬四海的宝月楼上,可以眺望远方,因为那里是她的家乡。
 
    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88年,乾隆皇帝的香妃在无尽的忧郁之中溘然长逝。她没有给乾隆留下一男半女,却给乾隆留下了无尽的思念。香妃之死,使七十七岁的乾隆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他经常去宝月楼瞻仰香妃那张胡服戎装遗像,每逢香妃的生日和伊斯兰教的节日,他都命官员去扫墓祭奠,还特别嘱咐在其供品中多摆些香妃生前喜欢吃的食品。在香妃死后的第三年,八十高龄的乾隆还不顾年高老迈之身亲自写了一首怀念香妃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