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扬州十日与南京大屠杀之间有什么联系(2)

剃发易服

剃发易服

扬州十日屠城事件,说的是清兵在攻打扬州城时,伤亡惨重,故而在成功占领扬州后,清兵的将领多铎,命令士兵进行屠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次屠杀共进行了十天,屠杀过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据统计,大约有八十万人在这次屠杀中丢失了生命。这就是“扬州十日”。

清兵在中原建立了清王朝,为了推行满清制度,清兵颁布了一道法令,即“剃发令”,命令所有江南兵民,一律剃头剃发,否则就要丧命。这对汉人而言是难以承受的,不仅是违背了传统,也是莫大的耻辱,所以各地官民纷纷起义,制造动乱,嘉定很快就被占领。但是城内的民众抵不过清将领李成栋的大炮轰击,很快嘉定便被夺回,然后李成栋下令屠城,一天时间,就有三万人遇害,这是第一次屠城。不久后,反清民众又夺回嘉定,于是李成栋命部将在嘉定郊区进行镇压,这是第二次屠杀。过了不久,降兵吴之藩造反,又夺回了嘉定城,随后李成栋愤怒地杀入嘉定城,开始了第三次屠杀,这次杀戮有两万多人丧生。这就是“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都是清兵在镇压起义军民时发生的大规模屠杀事件,暴露了清兵无情杀戮的嗜血本性和罪恶手段。

扬州十日发生的时间是什么

公元1644年的一月,李自成建立了他的大顺政权,接着,他率领着众多的起义军攻进了紫禁城,明朝崇祯皇帝自杀而死,明朝覆灭。到了四月,明朝总兵吴三桂放弃归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选择了皇太极建立的满清王朝政权,然后在山海关,满清军队在吴三桂的牵引下进军中原,攻占了京师,接下来就开始了满清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而“扬州十日”正是在满清军队攻入中原之后发生的。

清兵入城

清兵入城

清兵入关后,各地的起义和反抗活动仍旧没有停止,尤其是南方以南明朝为首的政权则更加反对清王朝的统治,无奈之下,清王朝只得派兵远征南方,而南征的将领正是豫亲王多铎。公元1645年,多铎率军攻打扬州城,扬州城的守将是南明朝的将领史可法,此人刚正不阿,英勇不屈。任凭多铎的百般诱惑,史可法都不屈服。但是南明朝的腐败使得史可法一直没能等到援军到来,终于,在这年阳历的五月二十号,扬州城被攻破了,史可法也被清兵处死。为了震慑这些江南百姓,多铎下令开始屠城。刚开始的时候清兵还只是抢夺一些金银财宝,后来就变成了烧杀刀砍,无论是男女老少,统统都不放过。房屋都被清兵拆除烧毁,有的人被火烧死,有的被棒打,被射杀。企图逃跑的人,有的是被摔死,有的是被清兵抓住打死。侥幸活下来的只有少数,还有一些被清兵当做奴隶,为他们洗衣做饭。从五月二十号到五月二十九日,屠杀总共持续了十天。十天之后,那些和尚开始为死去的人处理和烧毁尸体。

扬州十日是在公元1645年五月份发生的大规模清兵屠杀汉人的屠城事件,是清王朝掠夺中原土地、加强其统治的罪恶行径,是外族侵略中国土地、残杀中国人民的黑暗历史。

扬州十日是真的吗

在清朝顺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的时候,大清王朝豫亲王多铎奉命带着军队南征,目的是要攻破南明朝的门户扬州城。扬州城是江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多铎此次征伐的首要目标。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令人闻之悲愤的历史惨案:扬州十日大屠杀。此次屠杀,规模宏大,遇难者众多,让人悲痛万分,为之动容。多年之后,不禁有人疑惑:扬州十日是真的吗?真的死了八十万人吗?

《扬州十日》书引

《扬州十日》书引

公元1645年,当时的扬州城是由史可法镇守,在这里,史可法率军与清兵对抗了许久,但是援军迟迟不到,扬州城终归是被清兵攻占了。史可法誓死不投降,最终也没能摆脱被处死的厄运。为了震慑这些江南的汉族百姓,也是为了报清兵攻城的惨痛伤亡之仇,多铎竟然派兵屠城。无论是妇女老人,还是士兵平民,都难逃被杀戮的命运。那些翻越城墙逃跑的,要么就是被摔死摔残,要么就是被清兵抓住,一顿毒打或者砍杀。唯一能留下性命的,只有那些为清兵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的人,或者是侥幸逃脱的人。短短十天,扬州城被抢劫一空,尸横遍野,血流满地,房屋被烧毁殆尽。当时有一个叫王秀楚的人目睹并逃脱了此次劫难,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叫《扬州十日记》,里边写的都是他亲见亲闻的清兵大屠杀的暴行。据当时人们统计大约有八十万人在这次屠杀中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