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对比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对比

纵观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三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它们分别是:唐朝的“两税法”改革、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清代的“摊丁人亩”改革。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关于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这两种制度改革。

“一条鞭法”改革

“一条鞭法”改革

首先关于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它是明代嘉靖时期所确立的一种赋税及徭役制度。在1581年的时候就推广到全国,关于此次的改革,它将各地方上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的杂征归结为一条,用合并的方式来征收银两,其中按亩折算缴纳的方式,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的过程,同时也使地方上的官员难于作弊。

总得来说,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唐代的两税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当然,“一条鞭法”既是促使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对于清代时期的“摊丁人亩”这一改革,它实际上是继承了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客观上是促进了当时清代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实质上,由于清朝政府把许多本来与田地无关的苛税,也一并入田赋,使得造成了更深的阶级矛盾,反而没有使人民减轻负担,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而农民逃税的现象也是因此,开始愈演愈烈。表面上是对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的继承,其实际上对“一条鞭法”进行了一定的破坏。

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改革解析

通过对大清帝国的相关史实的了解,我们得知在这一时期对前朝的税制进行了两项重大的改革,一是摊丁入亩;二是火耗归公;对于这两次的税制改革来说,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赋税制度的改革。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关于“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这两项改革。

摊丁入亩的提出者

摊丁入亩的提出者

首先是“摊丁入亩”。它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纳入到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它主要是来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其主要的内容是:废除人头税,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此之后中国人口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客观上放松了统治者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当然这一改革,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关于“火耗归公”制度来说,首先火耗指的是在明代一条鞭法后,赋税普遍征银,百姓所缴的银子由于纳税量不太多,所以是以小块的碎银为主,每当各州县衙府汇总上缴国库时,再将这些收缴上来的碎银熔炼成比较大块的银子。此外,在熔炼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损耗,对于这一缺陷,州县官吏就会要求百姓补足,于是在之前缴过的税银之外,纳税人还需要多缴一些,而这些这多缴的部分则被称之为“火耗”,主要是用来补偿熔炼碎银损耗和运输费用。对于这一赋税制度,他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财政,遏制了地方上的私自征收税费的风气。

摊丁入亩是哪个皇帝实行的

对于历史上著名的征税制度--“摊丁入亩”,它的实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还对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摊丁入亩”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哪位皇帝呢?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以及对“摊丁入亩”这一制度的深入了解,我们得知,是由雍正帝来主持实施的“摊丁入亩”这一制度。

据说在公元1722年的冬天,清圣祖康熙帝去世,由皇四子胤祯继承了皇位,并改元雍正。对于雍正帝来说,算是一位有着颇多争议的皇帝,他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也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在他执掌朝政的13年里,做了四件大事,令后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