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教香菱读书的人不是宝钗竟是她

  红楼梦中薛蟠到外地做生意谁,香菱就应了宝钗的邀请搬进了大观园。香菱便缠着宝钗教她作诗,宝钗不肯,说她是“得陇望蜀”。宝钗的意思是让香菱先与大观园中的四邻八方打个招呼、搞好关系,这也无可厚非,宝钗是个事事都想得周全的人,但到头来她自己也不周全,“悔教夫婿觅封侯”,真的是一语成谶么?

红楼梦里教香菱读书的人不是宝钗竟是她

  香菱只得另请高明了,她恰巧遇上了黛玉。黛玉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个徒弟,“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态度不卑不亢,自信而不傲娇,对待徒弟犹如春天般的温暖,有效地消除了香菱的胆怯和犹豫,“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黛玉的鼓励让香菱鼓起了学诗的勇气。不敢相信,这俩人竟然如此投缘。人生真是奇妙,缘分真是难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香菱不遇黛玉,至今依旧懵懂。香菱的人生从此上了一个台阶,她在诗的世界里找到了迷失的自己。黛玉是个好老师!黛玉的好不仅表现在态度上,更重要的是她有一整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做老师的都十分讨厌这句名言,私底下都说这是屁话,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有时客观地想一想,教学方法还真是很重要的哩!会教的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会教的净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那么,黛玉是如何教香菱学诗的呢?她先要摸摸底。好在没有一点底子的香菱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作诗要不要工整?

  黛玉回答显现出深得作诗的精髓: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 不以词害意 。

  香菱马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只爱陆放翁的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说的真有趣!”黛玉立马解答: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在下每读到此处,都要纳闷半天:新手作诗就应该是由浅入深呀,这有问题吗?直到今天仔细思量才恍然大悟,这哪里是浅啊,分明是举重若轻,似浅实深,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新手又如何能够做到!黛玉知道了香菱的问题所在:读书太少!

  这是香菱的硬伤,也是她的悲剧所在(参见拙作《为何说红楼梦是悲剧之王》)。两个不一样的世界是没有交集的,胸无点墨,空空如也,又如何杯中窥人,破关而出三重门?

  所以黛玉首要的任务是提高香菱的文学修养,不仅是为了学诗,即便与人交谈也不会露怯,王顾左右而言他。

  她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红楼梦里教香菱读书的人不是宝钗竟是她

  香菱果然也是个好学生!接到黛玉布置的学习任务,香菱马上行动起来,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