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背后谜团:张杨二人为何一夜决裂

  “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只要我们提出的救国主张蒋能接受并保证实现,中央军能退出潼关,我们便放他。”
  现在的新城大楼已成为陕西省省政府的一部分。西安事变当晚,这里是军事行动总指挥部所在。八角挑檐、黄壁赤柱,虽没了历史的余音,却成了风云的化身。蒋介石被扣后,即被送往这里。“我们现在就去见他吧。”蒋介石被扣押当天,张学良就力邀杨虎城去见蒋。听罢,杨虎城退后一步,摆摆手,“我不去,我见了他没话说。”

  “为什么没有话说?我们一定要同他好好地谈。他要答应我们抗日,我们还要拥护他做领袖呢。”张学良劝道。
  “副司令认为他会听我们的话吗?我不这么想。要去就请副司令先去,我现在不去。”如此,杨虎城拒绝马上晋谒蒋介石。无奈之下,张学良独自前往新城大楼。结果,正如杨虎城所料,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谈话不欢而散。
  现在,随着历史资料的逐步公开,学者们对当时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蒋介石被扣使南京群龙无首,但杨虎城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为了实现此前提出的八项救国主张,12月13日深夜,杨虎城召集十七路军部分将领商议如何处理蒋介石。会议刚开始,杀蒋的声音弥漫会场,有人认为蒋介石顽固不化,无法实现抗日主张,杀掉蒋介石既可争取各方实力派的支持,也能稳定十七路军,以图抗日大计;有人认为在保证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前提下,可以释放蒋介石。
  争论一番,将领们都把目光投向沉默不语的杨虎城。片刻思考后,杨虎城说:“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只要我们提出的救国主张蒋能接受并保证实现,中央军能退出潼关,我们便放他。”第二天夜晚,在蒋介石的要求下,杨虎城与蒋见面。当蒋介石问杨虎城为什么要“干这样违反纪律的事”,杨虎城义正词严重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爱国主张。

  为了尽快让外界知晓事实真相,12月15日杨虎城发表广播讲话:“……我们这次的举动,是完全出于救国救亡的热诚,绝不是对蒋委员长个人的。我们的愿望是在抗日的旗帜下,全国同胞一致团结……‘双十二’的举动在意义上,完全是为爱护蒋委员长而发动的,即是我们不忍坐视他的政策错误到底,做了我们中华民国罪人……”一些史学专家认为,这即是杨虎城对如何处理蒋介石的基本态度。
  释蒋谈判从12月23日开始,到第二天下午结束。经过两天努力,南京政府终于同意肃清亲日派,释放在押爱国人士,发动抗战,蒋介石辞去行政院院长职等。对此,蒋介石仅愿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分步实施。
  谈判的最后一天下午,张学良在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政治设计委员成员会议上透露,很快就要放蒋走,他自己还要亲自送蒋回南京。杨虎城虽然对放蒋问题没有意见,但对如何释放却认为必须严密考虑,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蒋介石必须签字。而且,放蒋前,要对部队将领和群众解释清楚。至于张学良亲往南京,杨虎城坚决反对。

  70年后,《宋子文日记》公开披露,当晚,张、杨又进行了交谈,杨虎城依然反对立即释放蒋介石,为此两人激烈争吵。此事,杨虎城没有向外人透露,而张学良却立即去告诉了宋子文。连张学良自己也承认,在送蒋离陕问题上,与杨虎城几乎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