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锦春图赏析

郎世宁锦春图赏析

郎世宁是我国清朝一名著名的画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技法将西方的绘画技术运用到中国的绘画中。郎世宁现存至今的作品不少,如《锦春图》便是郎世宁的经典画作之一。

郎世宁锦春图

郎世宁锦春图

郎世宁《锦春图》现存放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中,整幅作品横为六十八点六厘米,纵为一百二十一点六厘米。《锦春图》顾名思义,图中自然是由锦鸡作为绘画的主要对象,在辅以其他景色进行点缀。《锦春图》图中有两只锦鸡,两锦鸡都站在太湖石上。正中央的锦鸡身上羽毛颜色十分艳丽,昂首望着远方,而另外一只锦鸡则静卧在石上陪伴在一旁。画中的小溪流水似乎会流动,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坡上的鲜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香味,整幅画呈现出一片生机活力的景象。

郎世宁《锦春图》的色彩设置十分鲜艳,即使在现代,画中的色彩依旧鲜艳如初,是郎世宁绘画惯用的画法,而且这《锦春图》让人赞不绝口之处还在于郎世宁使用了中西两种画法相结合的特点。图中的锦鸡是使用西方的画法进行绘画,以突出锦鸡的“活”;而锦鸡身后的景色则是中国画的笔墨绘画,以突出景色的“美”。两种画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将《锦鸡图》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郎世宁的绘画对于当时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他的绘画特点也独出一格,且深受当时君主的喜爱,郎世宁为当时中西方的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郎世宁凭混血画走红清宫的故事

意大利米兰人郎世宁在康熙年间来到了中国,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面唯一一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外国画家,郎世宁在清宫之中的时候,郎世宁是以中西合璧(主要是用西洋绘画的风格杂糅中国古代传统的画法来进行画作的创作的)的手法来进行画作创作的,同时这种作画的风格和手法也被时人称为是混血画。

郎世宁作品

郎世宁作品

郎世宁的画作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很多人的欢喜,同时也在清宫之中渐渐地走红,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郎世宁的绝世画作。

郎世宁凭混血画走红清宫,与前人的谆谆教诲与提点分不开,起初郎世宁作为一个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后来郎世宁的传教士身份在中国显然是不能够被人所接受的,郎世宁的心中也是百番的苦闷,幸好得到了汤若望等人的提点,终于郎世宁渐渐地发现了在大清王朝中根本是不能够继续着从前西洋的做派的,因而郎世宁的目标开始了转变。其实也是因为郎世宁受到了点播,郎世宁此开始创作“混血画”的。

郎世宁凭混血画走红清宫,本来便不是意料之外的。郎世宁仔细地考究着中国的传统,才发现了中国古代对于艺术的理解是过于讲究章法的,与西洋的开放的作画风格是极为不同的。于是郎世宁开始进行了中西合璧的创作方式,将中国传统的作画风格与西洋的思想融为一体,最终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绘画方式,同时也深得清宫人的喜欢。

郎世宁八骏图赏析

郎世宁是清朝时期皇帝的御用画师,他一生画的画很多,人物、风景、动物等等他都有所涉及,但留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非常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都早就已经失传了,而留下来作品中有一副关于动物的名为八骏图的画。

郎世宁八骏图

郎世宁八骏图

郎世宁八骏图的作画时间,大约是在雍正年间,而且这幅画虽然是使用中国传统颜料来作的画,但是在人物、马匹和柳树的细节上用的却是西方注重光影的手法,但正是这些手法的使用,才让这幅画显得栩栩如生、具有立体感,郎世宁八骏图这幅画只看一眼,就能很清楚的看见两棵大树、八匹骏马及两个放牧人。

看着画面上偏左方的那棵大树,很自然的就会给人一种高耸入云、距离较远的感觉,而近距离的这棵树,通过它向下弯垂的枝条,明显就可以认出这是一棵年岁不小的柳树,而八匹骏马是用八种不同色彩的颜料画的,其中两匹白马的颜色虽然看似很像,但还是有着细微差别的,左边那匹白中带有一丝暗沉,右边那匹则是白的更为纯净一些,这八匹马的姿势各有不同,会让人越看越觉得真实,两个放牧人虽然看不太清楚表情,但是通过他们的动作也能了解到他们在做什么,一个站在柳树下正向树干上栓绳子,另一个则是在为马匹检查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