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真名叫什么

列子真名叫什么

列子,名御寇,在古代人们为了表示对思想家表示尊敬,都习惯在其后加“子”,例如:庄子、孟子等。列子曾从师于关尹子、壶丘子、支伯高子等,是除老子、庄子外道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

列子雕像

列子雕像

列子为人低调,在郑国专心研究学问,常有“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一说。他编著的《列子》一书,是早期黄老道家的巨著,其中有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其中的两小儿辩日被列在小学课本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熟知列子的寓言故事,却不熟悉列子这个人,列子的真实名字“列御寇”更是不为人知。

历史上关于列子的事迹很少,只因他真正做到抛弃世俗,潜心学道。这样具有原则的思想家可谓寥寥无几,他是一个真正值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学者。他自身有名的事迹有两点,一是贫富不移,二是御风飞行。列子学识渊博,生活有准则,思想品德高尚。列子一生清贫,经常饿的面黄肌瘦,别人向宰相子阳说明了列子的情况,郑国子阳派人给他送去食物,被列子拒绝。不久子阳被杀,列子如果当时接受食物,难免受到牵连。还有就是列子从壶丘子那学会了御风飞行的事,在当时轰动一时。

列子名言有:“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人有时闭塞,事物有时顺通”等。

列子仲尼全文及译文

《列子?仲尼》是列子借用孔子的言论和行为来阐明人应当遵守的修身理论,文中共十五个部分,其中有十二篇故事和三篇议论。这些内容不仅教育人们认识世界,而且传授养生之道,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主旨。

仲尼像

仲尼像

第一则故事,以问答形式出现,孔子告诉了颜回关于乐要顺其自然,懂得命运,总结为文中这一句:“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第二则故事,鲁国的亢仓子能做到“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体现了“无为无不为”的思想。第三则故事也是围绕“无为、贤”的政治主张。

从第五到第八个部分,用南郭子的“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视、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列子的“心凝形释,骨肉都融”,“物物皆游,物物皆观”等言语来体现养生至道的重要性。第九到第十一部分,从不同程度说明道在人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第十二个到十四个部分讲诉治国的道理,不能随意逞能,不能四处显摆,要遵循道,合乎道。第十五部分通过关尹喜论道,对以上的所有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阐明了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违背道,必定被道所抛弃。

所有的逞能和无能都不是道,“无为”才是道的本源,人们应消除主观成见,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客观情况,用道的思维处理问题。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列子》一书中共有102个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独特的道理,故事新异,寓意鲜明。寓言故事结构简明,多采用比喻的手法,使道理都通过故事体现出来。无论人们的智慧多少,都能从寓言故事中悟出道理。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歧路亡羊、薛潭学讴等。

两小儿辩日图

两小儿辩日图

“两小儿辨日”的故事体现了古人认识万物,探寻自然的探索精神,两小儿拥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告诉人们学无止境、勇于探索,知识是无穷的,我们对学问的追求也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