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千秋冤案莫须有三字狱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

  莫须有。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用以表示凭空诬陷。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这也是莫须有之事,况阮老先生罢闲之人,国家大事也不可乱讲。”

  来历

  “莫须”二字是宋朝人的口语,是“大概”或“也许”的意思。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莫须召二三大将来”之语,《宝真斋法书赞》有“莫须与他明辩”之语,《曲淆旧闻》有“莫须待介甫参告否”之语,《铁围山丛谈》有“莫须问他否”之语,《思陵录》有“莫须批出”之语,《後村大全集》有“莫须有人”之语,又如《分类夷坚志》有“莫须谢尚书否”之语。绍兴十年宋高宗下达《御札》:“……据(今来)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设施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宋史》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可解释为“这件事情或许是有的?”

  清代的《资治通鉴后编》表示“莫须有”三字是弄错了,《续资治通鉴·考异》引《中兴记事本末》的旁证,认为是“必须有”,朱彝尊亦同意此说。

  吕叔湘引用俞正燮《癸巳存稿》标点做“莫,须有”的说法,解释为“或许有”,“世忠截其语而合之,以诋桧之妄。”

  台湾作家李敖曾考证“莫须有”的正确解释应该为“莫须,有”,“莫须”是宋朝的口头语,指等等看,是“等等看,有的”、“等等瞧吧,有的”的意思。

  岳飞“莫须有”三字狱

  宋朝名将岳飞“莫须有”三字狱是颇有知名度的。

  “莫须有”,含义模糊,涵盖极大的冤枉,所以后来者凡提及岳飞冤杀,不用多言,只须以“莫须有”一言以蔽之可也。

 

  所谓“莫须有”出典,乃是韩世忠和秦桧的一次对话。它最早出现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相近文字还见于与韩世忠有关的赵雄所撰《韩蕲王神道碑》(《江苏金石志》卷十二)、《中兴小纪》卷二十九引《野史》、《金陀粹编》卷八《行实编年》,后来元脱克脱主修《宋史》就把这有关的一段稍作润色写进《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谐桧诘其实。

  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卷三六五)

  此中所称岳云给张宪的一封信,说是岳云要张宪起兵造反;同时,还写信与王贵。但是岳云张宪虽经严刑拷打,仍都坚决否认有此事。当时韩世忠已罢去枢密使重职,他是同年十月十三日岳飞被诱捕后半月(十月二十八日)主动解职、出任徒有虚衔的闲散职务,“横海武康安化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的。据《岳飞传》称,他是在万俟(占内)控制的大理寺向皇帝送呈判决书时,前去宰相府找上秦桧的。

  韩世忠对岳飞无故受屈,自然愤懑,尤其是他清楚岳飞的冤狱,还含有受冤者不愿罗织他人,而更遭到秦桧、张俊甚至是赵构所嫉恨了的。韩世忠坚决抗金,曾以公然出兵的行为,阻止魏良臣等出使金国议和。又因秦桧力主和议,韩指责其误国,言辞激切,并自请与金使面议,因此首当其冲为投降派嫉恨。秦桧之流原先是想利用岳飞拿他开刀,不料岳飞不接领子,反而力加劝阻,还向韩世忠通气。这样,赵构联系过去几年岳飞拥兵自重,不听宣招,更加火上添油,即拿他开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