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 临终前却让帝位去帝号

武则天(公元624—公元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号称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正月,宰相张谏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结束了她灿烂光辉的一生。在位共计15年。

她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后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立为皇后。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公元690年9月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我们知道,武则天在许多方面可以说开了先河的,尤其是用人、经济、开拓疆土方面更是成效显著。

一个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成为九五之尊,其经历的曲折坎坷,也非旁人所能体会。可以看出,武则天刚入宫时,是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妃,可却没有得到唐太宗太多的宠爱,反而是与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发生了感情。后来李治即位以后,做出了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也就是纳了父亲李世民的妻子为昭仪。她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积累了足够的政治经验。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她的两个儿子先后做了皇帝。可是这两位实在太不争气,他们在母亲和父亲的羽翼下成长,自然,也就变得懦弱而无能。朝政虽然名义上交给了他们,但事实上,这两个所谓的天子不过是个“傀儡”。当然,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也遭到了士族的反对,甚至,还爆发了一次巨大的叛乱。武则天想要称帝的野心慢慢成了司马昭之心,很多忠于李唐的老臣自然坚决反对。

李敬业、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后为武后所派大将李孝逸击败,被部下杀。柳州刺史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名噪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武则天借着这个机会,武则天得以将一大批寒门子弟安插进入了朝廷。这些寒门子弟没有门第的支持,与士族出身的官员相比他们就是一群泥腿子,是被人鄙视的,他们唯一能够依仗的只有皇帝,所以,此时武则天地位空前巩固。

到了晚年,武则天受家族基因的影响,受权力因素的刺激,武则天晚年虽然欲望亢奋,但终其一生也不过四个男宠而已。武则天一生追逐权力,特别是在称帝前的紧张阶段和衰老后的慵懒阶段,有些机密的事情需要人帮忙,而与她有肌肤之亲的男宠无疑是最可靠的人选。四人中,薛怀义是千金公主悄悄献媚,张昌宗是太平公主秘密推荐,张易之是张昌宗顺带引荐,沈南璆是武则天的地下情人,入宫时均未造成恶劣影响。

武则天终于在67岁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为何武则天能够扶摇直上?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和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样,都是在以男权为核心的中世纪里备受关注和责难的人物。她们一方面得到史学家和后人的喝彩。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实际上早已定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只不过因为在一个男性的国度里,女性做皇帝着实让男人有点受不了,要不怎么会有“牝鸡无晨”的说法呢?事情至此,国人仍然对于武则天的事情还念念不忘,对于她的评价可谓五花八门的。

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安北都护府、漠南、漠北在高宗死时仍然被唐朝统治,而武则天时期滥杀程务挺、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后突厥扩张占据漠南、漠北。武则天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但随着统治的稳定,武则天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武氏为何能成为一代女皇

武氏能在一个男权社会脱颖而出,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真是女性的骄傲。为什么她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原因如下:

第一,文化素质修养较高 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政治才能杰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称她通文史,权变多智。魄力胆略超人。

第二,唐高宗在位期间,武则天一直与他共同治理国家,参与朝政长达24年,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赢得了大批大臣的拥护,这是她能称帝的政治基础。

第三,唐高宗非常信任她,死前下诏让武则天临朝称制,并明确指出“军国大事有不决者,悉听天后处分。”她从而获得了称帝的道义正确性。

第四,执政期间,武则天大力选拔人才,建立科举制度,任用贤能。同时去除了一些反对她的人,巩固了她的政治基础。又引导舆论,为她称帝做了大量准备工作。690年,她终于登上大位,成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选拔人才,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她统治期间,国家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力强盛,为随后出现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她任用酷吏,铲除异己,显示了她残忍的一面。

我们现代人也不必去批判其残忍,要知道一切行为都要放在当时的时代来考量,她若不如此,则只能像常人一样迅速淹没在历史的车轮中。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武则天得人心,其女帝的地位也是众望所归。

武则天为称帝做了哪些准备

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在东都洛阳去世,其留下遗诏的内容除了令太子李显于柩前即皇帝位之外,还指出对于无法处理的军国大事“兼取太后进止”,这为武则天临朝称制提供了条件。日本明治大学教授、京都大学文学部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博士气贺泽保规指出:对于倾尽心力终于手握大权的武后来说,无意义的举措和应景的多余对策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她自身的存在、她的当政正当化所不可或缺的。

嗣圣至载初年间(684-690)是武则天临朝称制阶段,也是称帝的准备阶段,在这期间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将皇帝牢牢掌控,扼杀一切于称帝的不稳定因素。一方面,掌控皇帝的废立。中宗李显即位之后不足两月,武则天废除李显而册立李旦为皇帝。李显在继位之前受到相关从政实践的培养较少,而相较于李显,李旦受到的培养更加不足。而对武则天而言,李旦则更加的容易掌控,“自是太后常御紫裒殿,施惨紫帐临朝。”

另一方面,诛杀大量李唐皇室。一批以才行而出名的李唐皇室宗王为武则天所忌惮,武则天于文明元(684)派丘神勣前往巴州杀死章怀太子李贤,之后又在永昌元年(689)四月“杀辰州别驾汝南王炜、连州别驾鄱阳公鋰等宗室十二人”;永昌元年十月“杀宗室鄂州刺史嗣郑王撖等六人”;载初元年七月杀死李上金与李素节;载初元年八月“杀南安王颍等宗室十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于是,“唐之宗室殆尽矣”,武则天诛杀了大量的李唐宗王,为其称帝扫清了道路。

其次,对外廷大臣实行严密控制并诛杀部分朝廷“反对派”大臣。武则天临朝称制之后,对大臣的严密控制从文明元年“飞骑告密事件”已经初露端倪:告密者得到了奖赏,而其余之人都受到了严厉惩罚。垂拱二年三月,武则天又设立铜匦制度,提拔酷吏,加紧对大臣的控制。除此在外,对告密者之事,武则天命令臣下不得过问,并为告密者提供衣食住行与奖励,“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武则天建立较为完备的告密制度,通过酷吏政治,全面肃清朝中一批持反对态度的大臣,在朝中起到震慑的作用。再次,武则天的称帝准备还表现在制度与舆论方面。在制度上,其一,垂拱四年(688)二月建造明堂,并于永昌元年“布政于明堂”。明堂制度自古有布政教化之意义,武则天借此说明其“学古昔圣王,也来神道设教,化育万物”的目的;其二,永昌元年正月,武则天用仪式的方式来宣誓自己的地位:“太后服衮冕,搢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

其三,武则天于永昌元年二月追尊父亲武士鹱为周忠孝太皇。武则天追尊其父为皇帝,充分展现武氏得到天命的意识;其四,永昌元年十一月始用周正建立正朔,改造武周新字等措施,都是武则天为其称帝在制度上所做的准备。而在舆论上,武则天主要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宣扬,如武承嗣使唐同泰上“宝图”;令法明等撰《大云经》“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在两京诸州设置大云寺,提高佛教的地位等等。

做皇帝改国号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武则天称帝后,经过两年整顿,消除了政敌,杀掉了大部分酷吏,内政巩固,令行禁止。自唐高宗病故,武则天一直忙于宫廷斗争,西边与北边吐善、突厥出兵侵扰,无力抗击,故安西四镇失守。武则天在整顿之后,立即着手恢复她与唐高宗打下的疆域。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加派安西四镇成兵3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武则天的边疆政策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坚决反对各民族之间的侵扰。在武则天民族政策的感召下:长寿元年(692年)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降;三月初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月,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圣历二年(699年)四月,吐蕃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归降。

收复安西四镇之后,武周王朝对外战争的目标主要是北方的契丹与突厥。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13天后,武则天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军征讨,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军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在唐军与突厥兵的共同打击下,李尽忠兵败身亡。孙万荣收拾余众,军势复振,多次侵扰州县。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十八日,武则天派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派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20万征讨,终于在六月三十日讨平契丹,斩杀孙万荣。长安元年(701年)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1500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5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安定了北部边境。

武周时期与周边各国的局部小战争,时起时伏,以武周胜利为多。武则天在位15年中,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  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武则天能够扶摇直上,在这点上不得不承认她必然有过人之处和厉害的手段。那么这样一个聪明绝顶的女人为何在将死之际留下了一份遗诏,让后人始终无法理解她的做法。

这样聪明的武则天当然不想再做得一个威严扫地,臭名昭著的下场。她为了防止落人把柄,就下了一个很有远见的遗诏:一是,自己要恢复皇后的名号,并且和高宗一同合葬,这样就可以免遭口舌;二是,留下了一块无字幕牌,让后人来评价自己的功绩,对错全靠后人评价;三是,把江山还给李家,当时大唐盛世的黎民百姓都一心向着李唐,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唐盛世可以长久的延续下去,而且还能保全自己不被落人诟病,从这点看也可以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