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之战曹休失败的原因 石亭之战造成了哪些影响

说到这个石亭之战,是魏吴两国之间的战争。当时也是为了争夺江淮地区,不过在这场战役中,曹魏输了。作为曹魏的主将曹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据了解似乎是因为曹休中计导致,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石亭之战曹休失败的原因

公元228年,孙权打算让鄱阳太守周鲂秘密求助于北方的山越宗帅,想让他们去诳诱魏扬州牧曹休。但周鲂认为宗帅的地位低贱,恐怕不能让曹休上钩,于是他打算派亲信带着他的书信去引诱曹休,在信中,他写到他受到了责难,害怕被杀,打算以郡归降曹魏,并请求曹魏派兵接应。这个计策得到孙权的应允后,周鲂开始了他的诈降之计。当时不断有尚书郎到周鲂处查究各种事情,周鲂因而来到番阳郡门之下,剪下头发谢罪。曹休听到后,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

八月时,孙权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各领三万人迎击曹休。曹休知道被欺诈,仍然仗恃人多,打算与吴国交战。当时尚书蒋济认为曹休出战并没有什么有利之处,于是不认同曹休的出兵,而满宠则认为曹休应该严加防备,以绝后患。但满宠的奏折都还没得到答复,曹休就已经和陆逊在石亭开战了,当时陆逊自己统率中路大军,命朱桓、全琮分别为左、右翼,三路并进,冲击曹休埋伏的部队,乘势把曹魏士兵赶走了,而且后面还有吴军一只在追杀,几乎将曹魏军队逼到了夹石,并斩杀和生擒一万余曹魏士兵,导致魏军几乎濒临崩溃,若非贾逵率兵向东与曹休汇合,只怕曹休将全军覆没。

看起来,石亭之战的惨败,曹休应该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毕竟正是因为曹休轻易的上了周鲂的当,这才有了后来石亭之战的惨败。但实际上,仅以周鲂此前的诈降之计来说,曹休不必因此而负全责。毕竟在此之前,东吴有很多将领都先后投奔过曹休,比较出名的有吴将韩综、翟丹、张婴和王崇等。正因为许多东吴将士投奔曹休,曹叡才因此加封曹休。而正是因为有真多人来投奔曹休,曹休才会轻易地上了周鲂的当。

更何况周鲂的诈降并不只是骗过了曹休一人,要知道南征的命令是曹魏中央朝廷正式颁布的,也就说,在朝堂之上的很多人也被周鲂忽悠了。至于说曹休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不顾一切的孤军深入,当时曹休已经知道上了周鲂的当,但即便如此,他还是率军进攻吴地,以至于被陆逊击败,这才有了后来的石亭之战的败北。

2、石亭之战造成了哪些影响

石亭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对后世起了良好的借鉴作用。石亭之战影响在当时是巨大的,曹魏作为三国中的强国,中了孙权的诈降诱敌之计,使曹休深入吴军腹地,孤军作战,最后大败而回,被吴军俘虏歼敌一万余人。石亭之战失败之后进入了双方的军事战略的僵持阶段,也为孙权次年称帝打好了名望基础。

石亭之战影响了当时的天下形式,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互相攻伐,相互牵制,是一个战略平衡的阶段,既不会有一个国家太过强盛,也不会有一国太弱而被消灭。三国之间的微妙平衡会在其中一国失利的情况下被打破。石亭之战影响最直接的体现是魏国战败后与吴国僵持了二十四年的战略平衡,直到东兴之战才得以打破。石亭之战大胜的第二年,孙权名声达到了顶点,于是自立为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形成。蜀国诸葛亮趁着魏军战败之际,会师北上,但是遇到陈仓太守郝昭的强烈抵抗,最后迫不得已无功而返。

石亭之战影响了天下三分的大势,魏国和蜀国的同时失利使三国之间的平衡关系得以再次维持。在战火纷起的三国时期,僵持阶段使各国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农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次僵持时期是三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平衡时期。这同样是间接受到石亭之战影响,并且为后世军事敲响了一次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