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文章情感色彩研究(2)

走进亭林祠堂,可以看到顾炎武的家族成员,看到顾家后人对顾炎武的尊敬之意;来到顾炎武墓地,可以感受到后世对顾炎武的敬仰之情;参观顾园与顾炎武故居,可把顾炎武的生活起居等情景都描述在脑海当中,可以对他的为人有更多更真切的了解。

虽然,纪念馆的很多建筑曾经被破坏过,游客看到的只是经过修复的结果,可是整体气韵依然存在,游客依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化与古典气息。在千灯镇,这座纪念馆的建筑是最具明清时代风范的,游人参观纪念馆当然能见识这种历经数百年沧桑变幻的古典风貌。

文学大家顾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顾炎武在明末清初是一个为所有人都非常仰慕的杰出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思想家、史地学家,晚年开启了清代朴学风气,主要以行己有耻为主,博学文章,合学与行、治学讲究经世。而顾炎武的31条语录在当时也是非常震惊人心的肺腑之言,他与王夫之、黄宗羲3人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画像

顾炎武画像

像《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廉耻》“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等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中的名言,这样的名言字眼,在顾炎武墓地的12块刻碑中,最为突出,他的名言也大多题材都是因时事感伤时写出。

其主要作品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学五书》《韵补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等。

顾炎武可以说是一位学问渊博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一生辗转,为在清初时期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也成为了清初时期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文学大家顾炎武故居在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相信我们从小就已经知道。而讲出这句话的人,就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顾炎武。顾炎武出生于1613年,卒于1682年,享年69岁年,葬于故居,祖籍是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的名字原本不是叫炎武,他名为绛,字忠清。不过他自幼就十分崇拜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从而改名为炎武,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顾炎武故居的面积原本只有六亩,但是在顾炎武逝世之后,顾炎武的爱国精神以及文学成就极高,使得它的故居也是名声在外。后人不断的为顾炎武的故居进行修葺,并且还拓宽了故居的面积,使得原来的六亩,在现如今已经达到了六十亩。

其中包括了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顾炎武起居生活区以及顾园。其中顾炎武墓和顾炎武祠堂已经建立起通道,形成了墓,祠,厅一体,可以让游客在一条通道上,欣赏顾炎武故居的风采。

在1956年,顾炎武墓与顾炎武祠堂被正式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在1984年,江苏省政府又进行拨款,大规模修理顾炎武故居,增加了许多的亭子、石像、甚至是用膳房,都增添了不少,并且进行了装修。此外,还有很多顾炎武的碑文,不论是顾炎武的生平事迹,还是顾炎武的文章,都有所记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产。

怎样评价文学大家顾炎武

顾炎武是我国明代时期,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享有极高声誉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而顾炎武流传于后世的精神财富也是十分丰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从顾炎武的嘴里说出来的,表达了无比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说到顾炎武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国这一个标签是无论如何都撕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