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水母“返老还童”的传说只是误会?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长生不老”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于是,近几年来,一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海洋生物——灯塔水母,由于被认为拥有“返老还童”的能力,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胁,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然而,记者在走访动物学专家后发现,灯塔水母在正常的环境和条件下其实无法“逃避”死亡的自然规律,其“长生不老”的说法或许只是基于多年前一个缺乏严谨数据支持的实验以讹传讹的不实结论,所谓“永生”,极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

“永生”灯塔水母全球热捧

在2010年,Ma & Yang在其发表在网络刊物《Nature and Science》上的一篇介绍灯塔水母的文章中,煞有介事地将其称为“不会死亡的动物”。文章称,灯塔水母只有5毫米长, 可以从成熟期阶段“轮回”到幼年的水螅状态重新生长,这样它便拥有没有界限的生命。由于拥有这样的特殊能力,灯塔水母从原来的栖息地加勒比海,扩散到了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的近海,并出现在大西洋的另一侧——巴拿马地区。研究者们相信,灯塔水母是通过依附在大船船底,“畅游”了彼此交汇的大洋。

正是灯塔水母这种令人嫉妒的“特殊能力”,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全球读者和网民们的极大兴趣。此报道一出,加上近年来部分媒体的炒作,一些网友推波助澜的跟帖,导致了最近在我国网络上出现了很热闹的关于灯塔水母“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讨论。

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

这看似奇妙的生命演变过程,关于它的记录是否真实且具备科学性?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徐润林教授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后,从严谨的科学角度出发,为我们揭开灯塔水母的“真面目”。

专家视点:

灯塔水母或与普通水母无异,“逆生长”也许是美丽的误会

说起水母,不少人或许都认得它们的“样子”,但是对于它们的生命形态,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家熟悉的是它们在水中如八爪鱼般飘逸的“水母型”模样,却不知道它们还有另一种样子——长得像珊瑚虫一般的“水螅型”。

徐教授向记者介绍,我们这里所说的“水母”其实是动物界刺胞动物门的成员,该动物门主要有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海蜇和各种珊瑚是我们最熟悉的刺胞动物。多数刺胞动物的生活史中都包括两个基本的形态阶段:一个是水螅型,一个是水母型。“在刺胞动物一个完整的生活史中,存在着一个无性生殖的水螅型阶段和一个有性生殖的水母型阶段。

这两个阶段是交替出现的。在学术上,动物生活史中具有这种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我们称为世代交替。一般来讲,一种动物的生活史具有种的特异性,且各阶段是必须经历的。”他说。对于低等生物而言,这是一种细胞分化的能力,而且不仅是灯塔水母,所有种类的水母都具备这种能力。

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

在徐教授看来,灯塔水母与普通水母其实并无太大区别。他介绍,我们这里说的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是McCrady于1857年定名的,它只是灯塔水母属的一个成员,该属还包括另外9个物种。我国有记载的是灯塔水母和短柄灯塔水母。“一般意义上的水母是指刺胞动物的水母型阶段,根据这样的界定,普遍意义上的水母就包括水螅纲的大多数种类和钵水母纲的全部种类,其已知种类超过3000种。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水母型仅是刺胞动物生活史中的一个环节,故不同的种类,其水母型占总生活史时间的比例差异极大。”

需要弄清楚的是,刺胞动物的不同形态期(水螅型和水母型)并不具有幼年、成熟的区别,只有生活史中哪个阶段占较多时间比例的差异。有些种类的水螅型阶段短,我们常看到的是其水母型;反之,有些种类的水母型阶段很短或没有,因而我们通常就只看到其水螅型。“也许是对此特点的不了解,才引起了不少关于对水母‘返老还童’说法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