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伯特的轶事(2)

希尔伯特的正直不单单体现在这个方面,他还对有着学识的女青年非常赏识,无视当年歧视女性的风气,启用了女性讲师。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许多历史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的反对,但他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反驳说“这里是学校而不是澡堂”。这激怒了不少他的对头。

希尔伯特是哪国人的答案显而易见。他是世界性的数学家,他的发现与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希特勒想要开拓德意志空间,最终失败,而希尔伯特为人类展开了无限维的希尔伯特空间,他的成就才是永远不灭的。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简介

戴维?希尔伯特,德国著名数学家,生于1862年,卒于1943年。他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是天才中的天才。以下就是希尔伯特简介。

希尔伯特照片

希尔伯特照片

希尔伯特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附近的韦劳,自小勤奋好学,并对科学及数学有极大的兴趣。他与著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爱因斯坦之师)结为好友,共同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并最终超越了他。1884年,希尔伯特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留校取得讲师资格、升任副教授,并于1893年被任命为正教授。1895年,他转入了哥廷根大学任教授,此后一直在哥廷根生活、工作。

1900年的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希尔伯特发表了《数学问题》这一著名讲演。根据过去数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发展趋势,他提出了二十三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统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后来成为很多数学家努力攻克的难关。对于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曾说过在数学中没有不可知。“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在希尔伯特去世之后,他的名言便刻于他的墓碑之上。

1930年,希尔伯特退休。在此期间,他担任过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并且曾获罗巴契夫斯基奖、施泰讷奖和波约伊奖。继1930年获瑞典科学院的米塔格 - 莱福勒奖之后,他于1942年成为了柏林科学院荣誉院士。希尔伯特的正直亦为人所称颂,一战前夕,他拒绝在德国政府发表的《告文明世界书》上签字。然而在之后,由于纳粹政府之反动政策愈演愈烈,大多数科学家流亡至美国,哥廷根学派亦不幸衰落。1943年,希尔伯特在孤独之中离开人世。希尔伯特简介亦结束于此。

希尔伯特的数学问题

1900年,希尔伯特在巴黎的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发表了一次轰动数学界的著名的演讲。这次讲演以《数学问题》为题,根据十九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来23个尤为重要的数学问题。后来人为了纪念希尔伯特在数学学术界的贡献,将这23个问题统称为希尔伯特问题。

希尔伯特照片

希尔伯特照片

于1900年被提出的希尔伯特问题,由四大板块组成,总共有23个问题。希尔伯特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层面的深浅,将这四大板块依次排序。从第一板块的数学基础问题到数论问题、代数和几何问题一直到第四板块的数学分析,难度逐级升高,内涵层层深入。后来许多数学家都为攻克希尔伯特问题而献出毕生的精力,可以说,希尔伯特问题对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在这23个希尔伯特问题中,有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答。如康托的连续统基数问题,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等基础的数学问题,在问题被提出的那几年就得到了完美的解答。但是,也有一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或者未能彻底解决。如类域的构成问题、代数曲线和曲面的拓扑研究等问题,虽然无数著名数学家都穷其一生去探索、证明,但是只是得到了零星的结论和成果,并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解答。希尔伯特问题激发了数学家潜在的斗志,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希尔伯特和爱因斯坦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