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余舫·王又曾

题余舫·王又曾
闲身天地沙鸥似,借得溪堂畅远襟。
白日尽吹残雨冷,碧梧高坐一蝉吟。
狂来飞动江湖思,懒极生疏礼法心。
枕上红酣秋梦阔,窈然三十六陂深。

这首七言律诗系王又曾为其书斋余舫所题,抒写了他闲居时的心情。清王昶《湖海诗传褐山房诗话》云:“至补刑部主事,谷原(王又曾号)以律例向非素习,且病,遂乞假归。性喜饮,谈笑风生,神情潇洒,虽飘泊江湖,而东南长吏晋接者多。赋诗斗酒凡十余年,卒憔悴偃蹇而没。”以诗中对礼法律例的厌恶,对江湖生活的思慕和对江南故乡的怀念等推测,诗当作于补刑部主事后、以病乞归前,是诗人当时思想情绪的真实写照。

首联出手擒题,借书斋写心境。诗人偶尔凭借水边书斋舒展一下远大襟怀,忙里偷闲,觉得此身恰好似天地间一只自由翱翔的沙鸥。“闲身”句显然是化用杜甫《旅夜书怀》诗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句意。颔联以景色衬情绪。整日残雨吹洒,一阵阵冷意袭人;一只秋蝉高坐在梧桐树上,声声低吟,听来顿生丝丝忧愁。“冷”字一笔两到,既写天气,又状人的情绪。“白”、“碧”,设色清冷,与诗人心境谐和。颈联从性情见心态。狂放的性情,慵懒的情态,表达诗人对江湖自由生活的追羡和对封建礼仪法度的抗拒。颔联借景透出凄清情绪,是环境使然;颈联由景及情,直抒愤激心志,是诗人本色的流露。“狂”来自内心按捺不住的刚烈和血性,“懒”出于对礼法的鄙夷和对抗。“飞动”状出翻滚难平的思想波动。“生疏”传出对礼法由恪守到怠慢的心灵历程。尾联托梦境寄乡思。宋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诗云:“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江南。”汴京和扬州天长县(今属安徽)都有三十六陂。王安石重游汴京的三十六陂,想起自己曾游赏过春水弥漫的江南三十六陂(其实天长县在江北,靠近江南,这里概而言之)。诗人斜倚枕上观赏秋日水上红酣的荷花,渐入梦境,梦中,又看到日思夜想的江南故乡那幽深的三十六陂流水。

诗人曾自谓:“我诗适兴而已。诗家精深华妙,森严密栗之境未能到也,然天真烂漫,随手拈得,颓唐中见风致,古人佳处往往在是。”(引自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此诗亦“适兴”之作,唐宋名家诗句“随手拈得”,驱使自如,略加点化,便臻妙境。风调似颓唐,却风致宛然,景中藏情,佳处不减汉魏六朝及唐宋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