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温庭筠《更漏子》温庭筠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遍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释 ①红蜡泪:蜡烛燃烧后点点滴落的烛油似泪,故称“烛泪”。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画堂:彩绘的厅堂。崔颢《王家少妇》:“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③眉翠:古代女子用青黛描画眉毛,故称“眉翠”,又叫“翠黛”“眉黛”。眉翠薄:眉黛的颜色逐渐褪去。鬓云:以云喻女子满头浓密的黑发。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④不道:不理会,不顾及。

鉴赏 温庭筠的词常常以观赏的态度描摹女子的体态、衣饰及外在举止,像玉钗、翠钿、眉黛、蕊黄这一类对女性装饰的描述,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形成了秾艳密丽的美学风格。当然,温庭筠词作并非仅有一种风格,在深艳之外,也偶有情致疏朗之作。这首《更漏子》便是秾丽与疏淡相得益彰的典范。

这首词仍采用温词一贯题材,写一位妇女秋闺独处,长夜不眠的苦恼之情。上阕是温词一贯的风格,以景衬情。初两句写夜间景色,炉香缭绕,红烛影摇,看起来令人舒畅,但一个“泪”字却点破悲伤的情思。第三句直入愁境,这些景象全部变成主人公的愁思,她在此时有所思念,却不能与想念的人共度良宵,于是屋中此景均成摆设,由实到虚,更感愁苦。“遍照”二字更是突出情绪迸发的感觉,表现强劲。后面三句是对女主人公长夜不眠的情状的描写。眉上的颜色被擦掉显得淡薄,那如云般的鬓发也被打乱了,辗转难眠到能感觉衾枕寒冷,情何以堪!

桐雨疏疏图 【清】 潘振镛

词的下阕被认为是写愁的绝唱,历来被人们赞叹不已。下阕没有继续对女主人公的容貌情态和辗转反侧的情绪进行描写,而是剪取夜雨梧桐树、滴空阶的一个镜头。室外梧桐夜雨声点点滴滴,好像把绵绵不绝的凄寒之意注入心头,而为离情所苦的人彻夜难眠,便这样听滴滴雨声愁思到天明,道出长夜难眠的一种极真切的体验。“梧桐”“雨”“空阶”的意象传承于南朝阴铿的“夜雨滴空阶”及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却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拓展,错落深婉、淋漓尽致而扣人心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意象,为此后词家所一再追随模仿。

本词前半部分词采密丽,后半部分情调疏朗,前后一浓一淡,情节发展自然,抒情由含蓄到张扬,情绪也由沉郁转向激扬,自然贴切,没有突兀的感觉。

温庭筠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也是晚唐重要的诗人,他常常把晚唐诗歌中那种层次丰富、含义深婉、善于表现细腻的官能感受、色彩明丽、意脉曲折回环的特色移植到词里来,开拓了词的一个新境界。温庭筠的诗除了有相近李商隐的地方,还兼有姚合、贾岛那种善于锤炼词语、用自然意象表达微妙感情的长处,他把这种手段也用来写词,像“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杨柳又如丝,驿桥风雨时”(均出自其《菩萨蛮》等词的描写江南美景的名句)等,晚唐诗的风味很浓,有自己的特色。故明沈际飞云:“实是唐诗,而柔艳近情,词而非诗矣。”(《草堂诗馀正集》)(朱铭)

集评 宋《胡仔:“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词尤佳。”(《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七)

清《李廷机:“前以夜阑为思,后以夜雨为思,善能体出秋夜之思者。”(《草堂诗馀评林》卷四)

清《谢章铤:“胡元任谓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然如《更漏子》云……,语弥淡,情弥苦,非奇丽为佳者矣。”(《赌棋山庄词话》卷八)

清《陈廷焯:“遣词凄绝,是飞卿本色。结三语开北宋先声。”(《云韶集》卷一)

清《陈廷焯:“后半阕无一字不妙,沉郁不及上二章,而凄警特绝。”(《词则《大雅集》卷一)

李冰若:“飞卿此词,自是集中之冠,寻常情景,写来凄婉动人,全由秋思离情为其骨干。宋人‘枕前泪共窗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本此而转成淡薄。温词如此凄丽有情致,不为设色所累者,寥寥可数也。温韦并称,赖有此耳。”(《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链接 词牌《更漏子》。《更漏子》词牌,又名《独倚楼》,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六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六句,三仄韵,两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