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朱元璋谁大 刘邦朱元璋古代帝王是谁

目录导航:

  1. 刘邦和朱元璋谁大
  2. 刘邦和朱元璋的比较
  3. 朱元璋和刘邦谁更厉害
  4. 刘邦朱元璋最后的结局
  5. 李世民,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皇太极分别是哪朝的,李世民,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皇太极分别是哪朝的
  6. 刘邦朱元璋被命名为什么
刘邦和朱元璋谁大

肯定刘邦大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相隔了差不多1600年的皇帝,竟然“巧合”般地拥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令人惊讶。都是白手起家

历史上的朝代这么多,纯粹白手起家的皇帝其实非常少。可是,历史上以布衣之身起义的人数不胜数,绝大部分都失败了,可见白手起家有多难成功,刘邦和朱元璋就是其中两个。

刘邦家里是普通百姓,家里二哥经商算是有点小钱,其他几个兄弟都是农民。想一想,刘邦四十多岁了还没娶媳妇,平时还要到大哥家蹭饭、到酒馆里蹭酒,就知道他的生活水平也不怎么样。秦朝政治苛刻,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当时刘邦还在山里落草为寇,是老乡萧何和曹参推举之后,他才回来参加起义的。

朱元璋就更惨了,生在元朝末年,当时的天下可谓是民不聊生,朱元璋的亲人基本上全都饿死了,自己也被迫出家当和尚。当了和尚也没饭吃,只能出去化缘。最后在无奈之下,只好参加了推翻元朝的起义军

当然是刘邦大啦,刘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两人相差额一千多年,刘邦是大汉帝国的缔造者,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汉朝在前,是我国封建时期的早期,大明在后,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最后,两人均为农民皇帝,靠着三尺宝剑打天下,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著名帝王。

刘邦和朱元璋的比较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开国皇帝,都是从底层上来的,共同点就是晚年大力杀功臣,巩固统治,都比较爱护百姓,朱元璋更加注重反腐,朱元璋比较不错。

刘邦底层出身,但要比朱元璋强一点,多少也算小小公务员,身边多数是乡里乡党追随,都杀了些开国功臣,但刘邦的能力不如朱元璋,用人到很有眼光

两大平民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对比,看似一类人,实则是两种人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二人的出身、经历包括称帝后的一些行为都比较相似。刘邦出身庶民,本是混混,一生历经沛县起义、投靠项梁、入主关中、楚汉相争、汉朝建立后削平异姓王侯等5个艰难阶段,这才铸造了铁血强汉。

而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一生也经历了投靠红巾军、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统一黄河以南、北伐元朝入主中原、北征蒙古、诛杀功臣宿将这5个艰难阶段,才修成正果,打造了硬气大明。

由于各个方面惊人的相似性,后世很多人认为刘邦和朱元璋是同一类人。但事实上,两人在打天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战争思维存在极大的差异极大,那具体是如何不同呢?

同是平民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邦横向对比,孰强孰弱?

面对强敌时,刘邦擅决策,而朱元璋擅决断

第一:擅决策的刘邦

在楚汉相争时期,军力较弱的刘邦对战无不胜的项羽无可奈何,这时韩信提出了一个非常冒险的计策,具体是以刘邦为诱饵,在正面吸引项羽主力,而当项羽主力军队被刘邦拖住时,韩信率兵东进,趁机去攻下函谷关以东的魏国、赵国和齐国等依附项羽的诸侯。

韩信认为,项羽的楚军在南方,刘邦的汉军在北方,而赵魏齐三者皆在东方,如果能攻下赵魏齐,从地势上韩信就能够与刘邦一起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合围。

这个计策非常冒险,以项羽超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机动性,稍有差池刘邦便会有性命之忧。

但刘邦却依然采纳了这个建议,为什么呢?刘邦认为战争的目的和方向是打败最强敌项羽统一天下,而要打败项羽,自己不冒险是不可能的。

此外,韩信的冒险计策让刘邦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在此前的楚汉相争中,项羽的楚军是屡战屡胜,而刘邦的汉军是屡战屡败,如今既然有一个可能性,那就可以一试。

从刘邦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擅于决策、敢于冒险的创业者。

我虽然不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但我却知道事情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和方向,再根据这个目的和方向,在下属的众多建议中,找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第二:擅决断的朱元璋

再看朱元璋,朱元璋在起兵的最初阶段,面临什么局面呢?他攻占应天(也即如今的南京)后,同时面临西边的陈友谅和东边的张士诚两股强大的起义军,是真正饱受东西夹攻之苦。当时其麾下几乎所有的谋臣武将都认为应该挑软柿子捏,先攻张士诚,吞占其地盘与势力壮大自身,再与最强大的陈友谅决战。

但是,朱元璋力排众议,说了一句惊艳世界战争史的话:张士诚器小无远见,陈友谅志骄好生事。

器小者小富即安,若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势力最弱小的张士诚绝不敢参战,反而会想着‘鹬蚌相争’,妄想渔翁得利;而陈友谅恰恰相反,他志骄而阴狠,若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他绝对会参战,举国之兵从背后给朱元璋致命一击。这一番分析充分展现出朱元璋对‘战争的本质就是人心争斗的延伸’这一理论的掌握,也不难看出朱元璋权谋术势、政治争斗的水平。此后战争走向正如朱元璋所料,在他与陈友谅决一死战时,东边的张士诚果然按兵不动,殊不知朱元璋与陈友谅这两头老虎决出胜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往东一口吞掉最有钱的自己,在其尸体上敲骨吸髓,完成战后的恢复。

从这一系列分析、决断以及操作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朱元璋是一个擅于决断的战略家、军事家,他对战争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与对手博弈时,绝非等对手出招后再做出反应,而是要在对手出招前就根据对手的性格、过往以及所处环境判断出他下一步的行为,进而掌握主动性。

在创业中,刘邦和朱元璋因才能不同而身份不同

第一:刘邦作为核心居中调度。

比如在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们各有各的特长,他们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必须要互相搭配。而刘邦要做的就是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配合,比如在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后用自己的威望压住樊哙和卢绾等军中旧将对韩信的不服与刁难。

同时,他还要合理分配任务,韩信善战那就给兵权,萧何善治国理政,那就让他坐镇后方,而张良、陈平等人善权谋策略,就留在身边出谋划策。而樊哙、夏侯婴、卢绾、灌婴等人是军队的中高层领导,负责冲锋陷阵。

所以刘邦的管理策略就是:我虽然文不成武不就,但我会管理会调度,我是团队的核心,你们想要完成配合前提是必须需要我。

第二:朱元璋首先是最能干的员工,其次才是老板。

朱元璋和刘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通过自学成才而‘文成武就’,在政治斗争方面他是最能干的,在军事战争方面,他还是最能干的。不论是起义初期,还是明朝建国后治国理政皆是如此。

比如上文所说关于先打陈友谅还是先打张士诚,朱元璋用自己天才的战略眼光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做出了正确的决断,而在北伐元朝时,他再一次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没有听从谋臣武将们直接进攻元首都大都的策略,而且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定下了先攻取山东与河南,再图大都的战略决断。

在他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徐达与常遇春仅用六个月就北伐成功,大明王朝一统中原。而在明朝一统天下后,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三大案件一举废除了承袭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完成清洗功臣宿将的举动,消灭了他认为的王朝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强化皇权。

所以朱元璋的管理策略就是:最核心的工作部门、最大的权力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自己既是老板,也是最能干的员工。

总结来说,刘邦是个不擅长具体细节工作与执行力的人,其做事思维方式就是虽然事情是你们干的,但你们离开我事情就干不成;而朱元璋恰恰相反,他不但擅长战略决断,还是个执行力超强的人,其做事思维方式就是你们的能力都不如我,所以最核心的方向只能我来做。

说起刘邦与朱元璋的差别,后世的军事迷们,常津津乐道朱元璋比刘邦强得多的军事才能。确实,从带兵指挥和战略部署等“硬核要求”看,朱元璋显然追近了“多多益善”的境界,比“带兵十万”的刘邦要强一个档次。但要想成就大业,比军事指挥能力更重要的,就是战略执行力。

朱元璋和刘邦谁更厉害

刘邦更厉害。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民出身,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其性格、为人以及由此造成的王朝盛衰程度、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综合比较,刘邦比朱元璋更强。

刘邦朱元璋最后的结局

两人都是老死的,不过朱元璋没有刘邦幸运,朱元璋自己的结发妻子马皇后,自己最中意的儿子太子朱标先后离他而去,朱元璋硬撑着让自己的孙子,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位

李世民,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皇太极分别是哪朝的,李世民,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皇太极分别是哪朝的

1、唐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

2、宋朝: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

帝。

3、汉朝: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

4、明朝:

朱元璋 - 中国明朝开国皇帝 。

5、清朝: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

刘邦朱元璋被命名为什么

被称为明太祖洪武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口号,举兵北伐。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刘邦因为是西汉开国皇帝,所以他驾崩之后谥号为太祖,按道理应该称他为太祖高皇帝,不过由于人们称呼习惯了,所以一直将刘邦称为汉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