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评价 申时行是怎样的人

申时行出身富商之家,自幼天资聪慧,既有文人的才学,又有商人的机敏,也难怪在风云变幻的官场能够善终,就连于他有知遇之恩的张居正都不能幸免。


 
  申时行评价 申时行是怎样的人
  在后世多数批评者的眼中,申时行是一个“首鼠两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既无主见,也无能力,更无作为的人,特别是申时行入主文渊阁的这九年时间里的作为,和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相比,实在是过于平静,以至于有点波澜不惊。但是正是有这样的一种类似润滑剂作用的人物的出现,才使大明帝国的经济和民生得以短暂的休养,才能期待以后的发展。
  申时行在多达二百九十九人的进士队伍脱颖而出夺取状元,然后又因为才干而被张居正加以重用,他自身的才能是不容置喙的。王世贞给申时行的评价是“富有积蓄,不近悬崖,不树异帜”也正好说明了申时行谦谨的品性,同时申时行始终秉持道德上的操守,在德行上也可谓是典范。
  关于对申时行的“不作为”是众人认为的诟病,但这也正是申时行的高明之处。其实,在申时行的心中也有一个“万历之治”的灿烂理想,但是他有张居正的前车之鉴:像张居正此等“没有独裁的地位,却有独裁的地位”的人物尚且无法改变这个帝国的弊端,他这样一个既无“背景”又无“身家”的人何以能做到呢?况且在他看来,此时的大明帝国已经经不起他再次的折腾了。
  申时行是一个富有现实感的人,他懂得为臣之道。他清晰地认识到:朝廷最大的任务是促进文官之间的互相信赖与和谐。此亦即鼓舞士气,发挥精神上的力量。要影响全体文官,申时行必须首先提供自己的诚意。他宁可被目为大和事佬,甚至被批评为牺牲原则的政客,但他坚持他调济折衷的原则。他确实看透了国家为解决问题而设立文官,但国家的最大问题也就是文官。所以他一再推行他的诚意,目的就是使文官集团之间,使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具有诚意,只有这样才能上下一致,才能使得大明帝国得以维持正常的运转并求得发展。
  申时行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万历十二年及时将帝国从关于张居正的一切争论中拉了出来,避免更多的人事动荡,万历十二年皇帝精神焕发,但仅仅时隔两年皇帝就发现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做不了的时候,申时行就泄气了。虽然申时行也不断后悔未能让皇帝成为一个有为的君主,但这是皇帝本身的问题,还有体制的问题,岂非申时行所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