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子夏的故事 孔子对子夏的评价

孔子“述而不作”,卜商在孔子去世后,整理编订六经,再加上自己的思想,讲学传教,继续弘扬儒学思想。卜商晚年丧子后又失明,过着困苦的生活。


 
  孔子和子夏的故事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
  孔子的高徒子夏,在孔子去世后的六七十年间,办学成就与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子夏的教育思想在全面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又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论、学习和借鉴历史、慎交益友等方面有发展创新,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和《大学》、《中庸》等光辉篇章的重要一环。
  孔子对子夏的评价
  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卜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