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后期宰相文天祥生平 文天祥结局 文天祥子女 文天祥为何不降元(2)


  文天祥在这阕词中,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尽管迭遭挫折,最后失败,仍然要做英雄人物,不向元政府低头。虽然人形憔悴,而丹心不改。八月二十四日,他继续北上,从建康经扬州、高邮、淮安、徐州、新济州(今山东济宁)、河间,保州(今河北保定),十月初一日晚上,到达大都。
  起初,元朝政府把文天祥安置在会同馆里,这里是接待投降官员的。管理人员以美酒佳肴款待,视为上宾,接着,劝降的人接踵而来,而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疾恶如仇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随后是瀛国公赵显,即德祐皇帝,他已被元朝削去帝号,封瀛国公。只有九岁的赵显当然不懂得如何劝文天祥投降,元朝统治者是想利用君臣关系来制服文天祥。文天祥见到赵显,跪下痛哭流涕,连声说:“圣驾请回”,赵显只好快快而去。
  元朝权倾朝野的平章政事阿合马亲自来劝降.阿合马高踞堂上,要文天祥下跪。文天祥昂首挺立,义正词严地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怎么能跪?阿合马见文天样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在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阿合马毫无办法,元政府只好把文天祥押到兵马司衙门囚禁起来。十一月初五日,孛罗丞相召文天祥到枢密院,再一次劝降。文天祥回答说:“我尽忠于宋朝,宋亡只求速死.’表现出他忠贞不二。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显),另立二王(赵昰、赵昺),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
  元朝政府知道文天祥是铮铮铁汉,不能易其心志,于是在牢狱中折磨他。文天祥安之若素,在狱中编自己的诗集《指南后录》,又集杜诗二百首,并作题记,这些题记是很有价值的南宋末年历史资料。
  土牢宽八尺,深三丈二尺,四面都是土墙,只有一个很小的门户,冬天阴冷,夏天闷热。有一年夏天,下了倾盆大雨,牢房积水盈尺,水退以后,炎热逼人,空气中充满着湿味,霉味,臭味,简直使人无法忍受,文天祥居然无灾无病,活了下来,他自己也觉得奇怪。忽然他悟出了真谛:因为自己有精神上的修养,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就是天地间的正气。有这种正气,就可以战胜种种邪气。于是文天祥提笔写下了他那篇气壮山河、千古不朽的《正气歌》。
  元政府一些官员想利用文天祥的声望来巩固对南方的统治,又有人提出继续劝降.另一些则反对,认为文天祥不死,是留下一个后患。元朝最高统治者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和大臣议事中问道:“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谕,将给文天祥高官显位,又下令兵马司优待文天祥,给上等伙食.文天祥拒绝元朝政府给他的优待。
  这时北方传说中山府(今河北保定)有人聚众数千人,准备打进大都,劫走文丞相。朝廷立即下令戒备.对于文天祥的处置,也到了最后决定的时刻了。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来到皇宫大殿上,长揖不跪,侍卫官强行他下跪,他仍昂首挺立。忽必烈对文天祥说:“你在这里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以臣事宋朝的忠心事我,当令你在中书省有一坐处(意即当宰相)。”
  文天祥坚定地回答:“天祥是大宋状元宰相,宋朝灭亡,只求速死,不当久生。”“不愿当宰相就当枢密。”忽必烈命人传话。“不能当”。文天祥毫不含糊地回答。“你愿意怎么祥?”“但求一死足矣!”忽必烈无可奈何,只得命人把他带回兵马司监狱。十二月初九日,这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元朝政府派来监斩官,率领士兵和乐队到兵马司监狱来,顿时金鼓齐鸣。文天祥神情泰然地对狱卒说:“我事毕矣!”即被带上刑具。押到柴市。到了刑场,文天祥问旁边的老百姓。哪边是南方?遂即向南打拜了两拜,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文天祥被杀后,大都街头巷尾,时常传出哭泣的声音。
  就义的第二天,文天祥的夫人欧阳氏来收领遗体,在衣带间发现这祥一篇附有序言的赞: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向南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文天祥一生刚直不阿,以国为本、高风亮节,深受历代人民敬仰。清代秦簧诗云;“破碎河山余正气,英灵风雨护荒丘。”